它是世界建筑上最著名的“烂尾楼”,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未完工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物,因其高耸独特的外观,每年吸引了无数游客慕名前来,它就是圣家堂。

(图片来自网络)
圣家堂(Sagrada Familia),全名为神圣家族宗座圣殿(Basilica y Templo Expiatorio de la
Sagrada
Familia) 简称圣家堂或圣家大教堂,为一座天主教教堂。从1882年开始修建,所有资金来源完全依靠捐助,因此至今尚未完工。
提到圣家堂,就不能不提那位名垂青史的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他的名言是——只有疯子才试图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
高迪从1883年开始设计建造此工程,他生前的最后四十年岁月可谓倾尽了全部心血在这座教堂上,直至1926年去世,教堂仍未完工,至今仍然在建造。因此,在无数圣家堂的图片中,陪伴教堂的几座高塔的,永远都有那些钢铁脚手架和塔吊。
在我到巴塞罗那之前,我对于圣家堂的了解,就只有以上这寥寥几行文字。有关圣家堂更多的介绍,网络上已经太多太多,因此,我只说我与它的故事。
我一直不提倡提前在网上订各种门票,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把游玩的时间定死了,因为旅行中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这次我又犯了同样的错误,一念之差在网上预订了圣家堂的全套门票(教堂+登顶+中文讲解器)。
圣家堂官网:http://www.sagradafamilia.cat/ 时间:9:00-18:00,地铁L2或L5到Sagrada
Familia站,门票14.8欧。
担心前往圣家堂的人会很多,排队过于耽误时间,因为几乎所有去过圣家堂的人都推荐提前预定。我就在出发前便提前预订了门票,想反正也就只订这一个的票,也不至于算安排的太死。
圣家堂订票:在官网上选择英文界面http://www.sagradafamilia.cat/sf-eng,点“Plan
your visit”,在下一界面中选“Tickets”,右边四行选项,第一个是“Basilica
14.8欧”仅进入教堂的票,第二个是“Basilica+towers 19.3欧”,选第二个,选择是否添加导览“Basic
ticket 19.3欧”或“With Audio guide 23.8欧”。在弹出的界面最下方选择日期,然后点“Buy
tickets”。链接到一个代理网站:第一项选择买票张数,第二项选择上“诞生面”还是“受难面”,第三步选择时间,登塔的时间会被精确的分为“9:00,9:15,9:30……”以此类推。选好了之后点“continue”,进入下一界面,输入姓名、邮箱、及信用卡卡号,安全码等完成支付,邮箱会收到一封确认邮件,打印后可直接换票。
于是,我糟糕的圣家堂之旅,就在我支付完成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
旅行第十一天,10月11日,巴塞罗那,雨。我的生日。
好在带了雨伞,但阴霾的天气让我的心情打了几分折扣,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但已经预定了门票,又不能不去,出地铁站的那一刻,回头便看到圣家堂的身影。
我实在看不出来它哪里好,也许我更喜欢罗马式或是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建筑,在到巴塞罗那之前,我也曾无数次地从网络上看到过圣家堂的照片,却怎么也没有看到哥特式教堂的震撼感,甚至看到很多去过的人对其交口称赞,称赞高迪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与设计。直到我真正地站到她面前的那一刻,我仍然没有感受到她的魅力。

即便是下雨,排队买票的人们也丝毫不见减少。

圣家堂那看上去坑坑洼洼的外表,临近看是布满了各种刻画雕塑的动物、人物、植物等。





外面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倒是也所幸提前预定了门票,不然就要在这里冒雨排队了。直接换票拿了电子导览,进入教堂,眼前豁然开朗,它不同于我曾经去过的哥特式、罗马式等教堂内部的昏暗沉寂,反而宽敞明亮。




也许是过于现代了,我确实不够喜欢。



圣家堂的平面图。



还有件事情,说来也是凑巧,当初在巴黎戴高乐机场转机时结识的几个姐姐,和我是同一天到达巴塞罗那,便留了联系方式,说好了到巴塞罗那联系。前一天晚上我到巴塞罗那的时候,在微信留言告诉她们我也已经到了,有空可以约见,没想到,竟然在这游客如云的圣家堂里遇见了!顿时欣喜不已,寒暄了一会儿,她们也住在加泰罗尼亚广场附近,上午和我一样来圣家堂,下午准备前往古埃尔宫,而我准备前往博盖利亚市场。
因为来巴塞罗那的,第一站基本上都是圣家堂。但这么多游人,这么大的巴塞罗那,之前没有任何约定就遇见了,不能不说是缘分了。


高大的玻璃窗,加强了教堂内部的采光。

地面上的图案

我原本预定了登塔的票,但因为下雨,塔楼关闭了,我询问了工作人员,这样的情况,票的钱是可以退的,我不需要做任何动作,会在30天之内自动退回到我订票时所用的信用卡内。
既然无法登塔,眼见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下午的行程怕是也要更改一下了,原本我设想的是上午圣家堂,下午诺坎普球场,下雨就所有的室外活动一律取消,全部改为室内游览。那也就不着急了,我足足在圣家堂里逛了三个小时。





圣家堂倾注了高迪大半生的心血,他去世后便长眠于圣家堂的地下墓室里。圣家堂地下是一座博物馆。


教堂外侧的墙壁上雕刻的都是人像,但我实在不喜欢这种“冥思苦想”型的。


门口的模型,如果有朝一日教堂竣工,就应该是这样的。

网络上的图片,圣家堂的模型及解说。


不过,我倒是觉得,圣家堂远看比近看要好看的多,也许是巴塞罗那这座城市本身就已经很美丽了的缘故吧。
从米拉之家屋顶遥望圣家堂。

从蒙锥克山遥望圣家堂。

从古埃尔公园遥望圣家堂

从圣家堂里出来之后,我还自顾自地“挤兑”了一下圣家堂:我还是不喜欢她,哪怕是我已经站在她面前,甚至在里面待了三个小时都没有看出她的好。也许因为我是一土老帽儿不懂艺术,我就是觉得,它高不过科隆的,大不过米兰的,华丽比不上梵蒂冈,若说它古老……巴黎圣母院已经850年了。反正我就是不懂艺术!它这坑坑洼洼的奇怪外观,不就是一挺漂亮的教堂让人家从上面倒了一瓶硫酸么……?
我这嘴反正够损,然后很快就遭报应了。
==============================分割线============================
有关圣家堂的建造及各部分的意义,我后来也做了一些功课,摘抄如下:
这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作品、最伟大的建筑,也是他心血的结晶、荣誉的象征。170米的高塔、五颜六色的马赛克装饰、螺旋形的楼梯、墙上栩栩如生的雕像,令庞大的建筑显得十分轻巧。不过教堂略显恐怖,被民众称为“石头构筑的梦魇”。圣家堂是西班牙人对艺术的严谨,以及地中海懒人风格的真实写照,是自然元素和天主教完美的结合。安东尼奥·高迪就被安葬在圣家堂的地下墓室。
这个教堂的设计带有强烈的自然色彩,高第以很多动植物的形态为蓝本来设计教堂,更以《圣经》中的各个场景在整个建筑中如同图画一样逐幅展现,使这个教堂成为每个来访者都可以读到的一本天主教教义问答书。
这个教堂有东、西、南三个立面:“诞生立面”(Nativity façade,位于东侧)、“受难立面”(Passion
façade,位于西侧)和“荣耀立面”(Glory
façade,位于南侧,未完工)。每个立面都会建有四座钟塔,共计十二座,分别代表耶稣的十二宗徒。除此之外,建筑的中央另有六座高塔,其中四座代表圣经四福音书作者——玛窦、圣马尔谷、路加以及若望,一座代表圣母玛利亚,一座代表耶稣基督。所以整个圣家堂的设计当中总共将建造十八座高塔。代表十二宗徒的十二座高塔的高度介于98.4米和117米,代表福音书作者的四座高塔高达120米,代表圣母玛利亚的高塔高达120米,代表耶稣基督的高塔高达170米。
大部分的设计都未在高第生前真正建成。圣坛地下室建于1889 - 1892年,“诞生立面”建于1892 -
1930年,高第去世于1926年,“受难立面”建于1954 - 1977年,偏殿和中殿建于1978 -
2000年,“荣耀立面”还在建造当中,教堂中间的六座高塔还没开始建造。
现在已建好、可以参观的是“诞生立面”和“受难立面”,“诞生立面”以基督的诞生为题,墙上的雕塑展现了由童贞玛利亚怀胎到基督长成的故事,因是欢迎庆祝基督诞生,以欢喜愉悦的雕塑为主。“受难立面”以基督的死亡为题,高第为了表现受难的痛苦,设计了有棱有角的现代线条,雕刻家Josep
M. Subirachs按照高第留下的图稿刻出了由最后的晚餐到基督被钉十架,到基督升天的故事
从高第以后,现在的建筑师Jordi
Bonet已是第四代了,目前,三个立面已建好“诞生立面”和“受难立面」,十八座高塔已建好“诞生立面”的四座钟塔和”受难立面“的四座钟塔,还差十座高塔,整个建筑完成了将近50%,预计要在2026年完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