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政权更迭,战乱频生的飘零之所。汉莫拉比辞世后,重新进入了战乱局面,直到公元前15世纪,强大冷血的亚述王朝伴随着残暴和血腥迅速崛起,如同曾经的蒙古铁蹄一般,给予了两河流域众生残酷的伤害后,终又在民众反抗下分崩离析。
冷血与残暴,不能治理国家,直到2600年前(公元前8世纪前后),巴比伦王朝再度崛起,新君主尼布甲尼撒在原址上重建了巴比伦城。公元前721-前705年,国王萨尔贡二世(Sargon
II)建立了首都“都塞鲁金”(Dur
Sharukin),在首都四周筑起堡垒,宽厚的城墙共有7座城门,城门有高约4米的人面牛身的石雕做守护神。而人面,便是国王的脸孔。牛身前端有立体雕刻,身体后部是浮雕,镶嵌在城门两侧。

这部分展厅位于黎塞留馆一层(下图红圈所示部分),及叙利馆一层靠近黎塞留馆的一小部分(下图蓝色圈部分为古代波斯伊朗文物)。

两河流域,把公牛奉为神灵,因此将牛加上了翅膀。
亚述帝国人面牛身城门石雕




最令人惊叹的,便是将翅膀上的每一根羽毛都雕刻得如此细腻。



神像脚下的标牌。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在柏林的佩加盟博物馆里,也看见了这样的牛身人面石雕。应该是同出自亚述帝国的。
而古巴比伦城著名的伊斯塔城门和行进大道,同样收藏于佩加盟博物馆。
在这个大厅里,同样有其他牛身人面的雕像,及其他浮雕。



这些浮雕反映了当时古巴比伦人日常的生活内容,或古代武士的装束。




旁边的展厅里,精美的壁画,历经两千年,色彩竟如此鲜艳。






这是一面镶有狮子图案的浮雕,就是之前提到的“行进大道”。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前562年)统治时期,在古巴比伦城的伊斯塔城门(Ishtar
Gate)前,两侧有一条宽阔的“行进大道(Procession
Way)”,行进大道两侧为蓝色砖墙上镶嵌有狮子图案。整条行进大道现保存于柏林的佩加盟博物馆内。而这只狮子,只是行进大道两侧狮子的其中一只。

这是2011年我去德国的时候,在佩加盟博物馆里看到的伊斯塔之门和行进大道。



物极必反,和平年代下的古巴比伦,妄自尊大开始滋生,不可一世的亚述帝国,仅仅维持了88年。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带兵攻占了巴比伦城。
此后,这块平原上便属波斯帝国统治,大流士一世,是波斯帝国全盛时期的君主。古代东方文明馆内,按年代顺序,10-12号馆藏,便是古代伊朗文物区。
这面墙后面,便是小小的古代伊朗文物展厅。
其实我走到这里的时候差点没往里走,已经在卢浮宫内外走了近10个小时的我,几乎已经精疲力尽,更何况还贪婪地留下时间想给其他展厅,但事实再一次证明,迈进伊朗展厅的那一步,我走对了。

波斯彩砖城墙与弓箭手,公元前500年左右。色彩看上去很眼熟,对,这种颜料,便是后来影响了我国出现唐三彩的釉料。
古代波斯武士浮雕,出土自波斯苏萨(Susa),波斯大帝大流士(公元前521-前485年),是波斯出征最多,疆域最大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波斯帝国处于社会比较安定的一段时期。
这些浮雕出土于大流士大帝的宫殿遗址。

当我走进展厅,抬头一眼看见这个双头神兽立柱的时候,那一刻身体所有的疲惫瞬间一扫而光。


古代波斯的双头神兽柱头雕像,多见于古波斯陵墓,此为波斯帝国独创,也是波斯帝国建筑的最高艺术。同样出土于大流士的宫殿,为觐见室的装饰,约制作于公元前510年。


就再用一组古代亚述时期的展品,结束两河流域之旅吧。
那片土地很难保持和平,因为从历史上它便永远处于一个风雨飘摇的动荡时代。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和平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