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这里是指挥家卡拉扬的故乡,这里是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这里是阿尔卑斯山脚下美丽的古城——萨尔茨堡(Salzburg)。
顾名思义,Salzburg,这个城市一定同盐(Salt)有着不解之缘(盐在德语中是Salz)。美丽的城市必定有一条美丽的河,萨尔斯察河(Salzach),也俗称盐河,从这个城市中蜿蜒流过,数个世纪以来,从市南区的山里经由此河运送盐矿,因此,萨尔茨堡也有“盐城”的别称。
盐河将城市一分为二,左岸是老城,被僧侣山(Moenchsmerg)环抱,右岸是新城,火车站,米拉贝尔宫等都分布于此,四周环绕着加布遣山(Kapuzinerberg)。
《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拍摄于1965年,又译作《仙乐飘飘处处闻》,共获得5项奥斯卡奖,讲述的是修女玛利亚到冯特拉普上校家中给他的七个孩子做家庭教师,为这个沉闷的家庭带去了音乐和笑声,而后玛利亚和鳏夫上校逐渐产生了爱情。不幸的是,新婚之际,德国纳粹占领了奥地利,痛恨纳粹的上校带领全家人巧妙地躲开了纳粹军队而离开了萨尔茨堡。
由于电影《音乐之声》的成功,近些年来,萨尔茨堡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游客和故地重游的影迷,顺着玛利亚的足迹,重寻电影中的情节。
若是坐火车抵达萨尔茨堡,出火车站后沿着前往盐河的方向,大约1公里就能看到米拉贝尔花园。
米拉贝尔花园(Mirabell
Gardens),建于17世纪末期,1606年,国王兼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下令拆除城内古罗马风格的建筑,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建造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并决定为自己的情人莎乐美依照希腊神话而建造一座宫殿,就是现在所看到的米拉贝尔宫。宫殿的每一扇窗户,都能遥望古城和山上的城堡。花园建成之时被称作“阿尔特瑙”,大主教被免职之后由其继任者改称为“米拉贝尔花园”。

这座花园,就是《音乐之声》的外景地,米拉贝尔宫殿,现在是萨尔茨堡市政厅所在地。
从花园门口遥望古城和山上的城堡。


在门口找路人帮忙照相的时候,这几个不知道是穿着啥民族服装的人也来凑热闹

花园门口的雕塑,倒是让我想起来动画片《希瑞》里头那匹马了。这个似乎不像是马诶

花园里的飞马(Pegasus)雕像喷泉,在电影中,玛利亚带领孩子们唱着《DoReMi》围着这座喷泉跳舞。
一个小插曲,路过这个喷泉的时候,还看到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绕着喷泉转悠,看上去与周边美丽的环境极为不协调。走近了发现他在捡游人扔在喷泉里的硬币,我估计一天下来也收获不菲,其实流浪汉哪个国家哪座城市都会有的。所以这也导致了我没有拍到全景,旁边有个流浪汉,影响画面美丽啊

花园里的长廊,美的那么不真实。




另一侧门口的雕塑。

穿过米拉贝尔花园,路过莫卡特广场(Makart
Platz),街边这幢不起眼的房子,是莫扎特在这里生活的最后几年,曾在1944年的轰炸中被炸得只剩下了大厅,莫扎特基金会重新修葺之后,1996年向公众正式开放(如果对古典音乐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房子很好找,门口还有一面奥地利国旗,使用萨尔茨堡卡可免费入内一次,如果单买门票是7欧)。

米拉贝尔花园就坐落在盐河畔,过了河就是老城,遥望僧侣山。






另一侧

环城游览,一般都是从盐河左岸的老城开始的,城中心的莫扎特广场和莫扎特纪念碑。这天正好是周日下午,广场上有集市。而建立这个广场的倡导者,正是“疯子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爷爷——路德维希一世。




主教官邸广场,在电影里,玛利亚在第一次去上校家的路上,穿过这个广场,唱着I have
confidence in me。


紧邻广场的,就是萨尔茨堡大教堂,这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也是整个城市最重要的宗教建筑物。始建于公元774年,1598年曾毁于大火,1614年,当时的主教马库斯主持重建,于1628年重建完成。雄伟的里面与巨大的圆形屋顶,体现了阿尔卑斯山一侧早期巴洛克风格建筑的特征。
美丽的萨尔茨堡也没能逃脱二战末期盟军飞机的轰炸,1944年曾被摧毁了教堂的屋顶,二战结束后又重新修理,1959年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

古城不大,步行可以走遍,而且城中心部分是不能进入汽车的,这座黄色的房子就是莫扎特的出生地,1880年莫扎特基金会把这里改造成了博物馆供人参观(使用萨尔茨堡卡单次免费,门票7欧),博物馆里陈列着莫扎特孩童时期使用的乐器以及家信。

说来也巧,莫扎特的父亲是德国国籍,而莫扎特却出生于奥地利,曾经听说过这样一句戏言:德国给奥地利一个莫扎特,奥地利还给德国一个希特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