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2010-04-02 10:47:51)
标签:

旅游

意大利

威尼斯

黄昏

分类: 2010法瑞意

        西方国家对于古老东方的认识,几乎都来自于一部小说《马可波罗游记》,文中记载了美丽的东方古国,记载了浩如烟海的东方文明。马可波罗,就来自当时繁盛的威尼斯。

         意大利这个靴子形的国家,西临地中海,东临亚得里亚海。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整座城市都建设在水上,房屋之间多由桥梁连接。在拜访这座城市之前,对于威尼斯的了解,都来自于中学时候的课文和莎翁的小说《威尼斯商人》。

         一早从米兰市郊出发,我们的大巴车司机换成了一个意大利人,看上去要比那个德国人精明的多,在一次闲聊中还得知他是尤文图斯的球迷,我告诉他我是AC的fans……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东北部,大巴车足足开了一上午,中午吃过饭后,下午由当地的地陪带领我们坐轮渡上威尼斯主岛。轮渡是连接陆地和威尼斯主岛主要的交通工具,并且从主岛出发的轮渡有严格的时间,如果错过了集合的时间,等到的下一班轮渡,可能就是从威尼斯发往南斯拉夫的了。

        轮渡的时间大约是30分钟,本来在码头上阴霾的天气,此时太阳也从云层中露出头来。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我坚持卡片机能出大效果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远处就是威尼斯的本岛,可以看到林立的教堂圆顶和尖尖的钟楼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这一片小岛是威尼斯的雏形,早期当地的农民为了逃避匈奴王阿提拉的侵略来到这里建立起了威尼斯城。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威尼斯大学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主岛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圣马可钟楼和圣马可广场。其中在圣马可钟楼上,伽利略展示了他的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到了主岛上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叹息桥,已经大多被广告牌所遮挡。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到达了圣马可广场上,导游叮嘱我们在威尼斯不要乱走,因为这里的小巷错综复杂,对于旅游者来说,很容易迷路,一旦错过了登船的时间,估计就直接塞黑了……这时候有人在下边窃窃私语:吓唬人,不知道我们都是胡同串子啊……

 

       圣马可教堂和圣马可广场,据说是因为埋葬了耶稣门徒圣马可而得名,圣马可是《新约·马可福音》的作者,遗骸至今埋葬在圣马可教堂的祭坛下。在这里,随处可见威尼斯的标志——左前爪扶着福音书的带翅膀的狮子。书上用拉丁文写着天主教的圣谕:我的使者马克,你在那里安息吧。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和城市的下沉,就在我们登岛的当天上午,广场还刚刚因为涨潮而被水浸泡过。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长廊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在广场上,随处可见的是岁月的痕迹,如同被火烧过一般的黑色。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这里的狂欢节刚刚结束,广场上的架子还未拆掉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这是啥水果?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威尼斯最著名的交通工具,要数这种两头尖尖的小船——贡多拉。最终我没有参加这项自费项目,价格是30欧元30分钟,选择了徘徊于小巷内,感受那一番水乡风情。 威尼斯的小巷果然密如蛛网,转了一圈出来后,就连“胡同串子”也不得不甘拜下风:“确实有点晕”。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教堂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水乡风情,建筑多为拜占庭式的拱门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威尼斯另一项闻名的是吹玻璃的工艺,威尼斯玻璃制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在15-16世纪时最为繁盛。为了防止技术外泄,这项手工业也像中国的许多技术一样传男不传女,到了一个手工作坊内,参观手工玻璃的制作流程,也可以买点玻璃制品,给导游拉动一下GDP。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又回到圣马可广场上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天蓝的清澈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旧水井和小泉眼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由于轮渡的时间严格,下午5点半,在码头集合,离开了美丽的水城。

        运河边的雕塑,查了很多资料,谁能告诉我这是谁?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这个应该是圣马可和飞狮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狂欢节面具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暮色威尼斯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威尼斯有毁于火中又重生的凤凰歌剧院,徐志摩笔下忧伤的叹息桥,伟大的文艺复兴和拜占庭式建筑,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圣马可广场,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大师安东尼奥尼电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这儿拍摄;这儿是文艺复兴的一个重镇,产过历史上最重要的画派之一——威尼斯画派;德国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在这里与世长辞……威尼斯的大部分建筑建设于公元14-16世纪,几百年岁月的侵蚀和海水的浸泡,仔细看房屋的外侧,已经斑驳不堪,走在威尼斯的条条街巷,每一砖一石都可以听到历史老人的诉说,都铭刻着历史老人的印记。站在运河边,似乎还能感受到数百年前强盛的威尼斯帝国,昔日繁华的贸易和十字军东征的霸气。

 

        世界气候的变暖,海平面的上升,威尼斯的街道每年都会有数日浸泡在水中。据说到2100年,这座美丽的城市将完全被水淹没。即使专家和学者想尽办法,也无法阻挡大自然的力量。也许若干年后,曾经漫步过的街道,只能乘船在海上向下观望。

 

花费:玻璃小天使2.5€ 

酒店:venice 84 venezia

      在威尼斯也住的非常好,不比米兰的差。酒店大堂里还有一个小车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我们的行程比计划书上的提前了,本来应该当地时间19号上午登陆威尼斯主岛,但是实际上登陆的时间是18号下午,晚上入住威尼斯的酒店,第二天(19号)一早就出发前去佛罗伦萨了。19号的行程在我们看来实在有些浪费,这一天只有一个自费项目比萨,还不上塔。其实在此之前我是有点想去比萨斜塔的,因为据说再不去就要倒了,但是考虑到不上塔,只在周围拍些照片,就觉得这个钱实在花的太不值得了(我个人是很想上去看看的,听说上去之后就感到倾斜的非常厉害了)。比萨是一个小镇,在威尼斯去佛罗伦萨的路上,距离佛罗伦萨大概80公里,把我们几个人就放在了途中的一个麦当劳,约定好时间回来再接我们。我们一开始听说附近有家乐福,想去逛逛,小斌还把我们的行程戏称为“欧洲超市深度游”,意思是到哪儿都去逛家乐福等超市,就顺着公路走,想打听打听家乐福在哪儿,可是意大利人的英语实在是不怎么地,基本没几个人能听得懂或者会说英语的,即使把家乐福的标志给他们看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说不出来,顺着公路走了一段就没有再往前走,转而去了别的超市逛了逛。后来回来听说,再往前走就能看见家乐福了,看见家乐福就能看见塔了……实在是遗憾的很。唉,就算是为了我下次再去意大利多找一个借口吧!

        对于比萨斜塔的历史,不想做过多的介绍了。比萨斜塔始建于1173年,约二百年才完工,在建造第三层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它向东南倾斜,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曾经做了自由落体实验,从此推翻了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不同重量物体落地速度不同的理论。

        当天晚上又乘大巴车回佛罗伦萨郊区的酒店,还去了几个号称outlets的工厂店看了看,结论是东西并不便宜。这一天的时间几乎就这么在车上浪费了。

 

       佛罗伦萨酒店:First  hotel

      酒店的马路对面,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家乐福,我们把行李放在酒店就跑出来去“超市深度游”了。但是佛罗伦萨的酒店就实在不怎么样了,据导游小姐说,这才是标准意大利风格的酒店,房间很小,而且电梯非常古旧,一般只能容纳2-3人,早餐也只有面包和脱脂牛奶。喝惯了三聚氰胺的肚子,喝起他们的牛奶来,还真是不太习惯。

      看一张佛罗伦萨酒店的照片,知道这是啥么,这是电梯!电梯来的时候要自己拉开那个门。

六人行(之七)——暮色威尼斯

 

      下篇预告:六人行(之八)——寻梦紫百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