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为煊赫剧迹,存世有九卷。分别作成于不同时代,且分藏在各地博物馆,包括辽宁省博物馆一本(简称辽宁本),北京故宫博物院(三本,简称北京甲本、北京乙本、北京丙本),台北故宫博物院(二本,简称台北甲本、台北乙本),弗利尔美术馆(二本,简称弗利尔甲本、弗利尔乙本,也就是白描本),和大英博物馆一本(简称大英本)。除了这件弗利尔甲本之外,我还看过大英博物馆本,弗利尔白描本没有看到。
关于《洛神赋图》,台湾大学陈葆真教授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时即以此为论文,我曾于哈佛大学美术图书馆借阅,英文,煌煌两大厚册。之后她又有若干论文发表于《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故宫学术集刊》,2011年有专著《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由台北石头出版社出版。她主要研究其中的表现类型与叙事问题,认为《洛神赋图》分为三类:六朝、宋代和元代类型。而弗利尔此卷为六朝类型。
陈葆真教授所说的“六朝类型”大致有如下特征:1 全本连续式构图法。2 将故事情节分为五幕十二景。3
原各伴以相关赋文/有的省去赋文。4 背景山水的造形和结构简单。5 人物造形质朴。6
人物比例大于山水。弗利尔博物馆网站有较为清晰的图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
同属这一类型的还有:第一种(临摹本),如辽宁本和北京甲本;第二种(再摹本),如弗利尔甲本和故宫甲本;第三种(转摹本),如弗利尔乙本和故宫乙本之《洛神赋图》等。
石守谦教授也有讨论《洛神赋图》的文章,他的关注点在于历代对《洛神赋》的图像塑造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陈葆真关于图像构图和叙事的研究,石守谦对于图像塑造的研究,都不拘泥于图像的细微鉴定问题。或者说,依靠印刷品即可进行研究。这也是博物馆外学者可持续发展的常用路径。
陈葆真教授把大英博物馆本归入为“宋代类型”,但那个本子有太多宋代以后的信息,值得关注。
此外。这件作品Freer将其时代定为“南宋”,我认为可能稍早些。
http://s1/middle/55b74f9egbcc87c35ec90&690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TITLE="华盛顿 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
梁清标题签。与董其昌相比,梁清标算是比较严谨的鉴藏家。但大多数鉴藏家都希望自己的藏品有个显赫的出身,古今中外皆然。
http://s7/middle/55b74f9eg79473fb797f6&690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TITLE="华盛顿 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
这种船的造型后期的确少有,且人的比例明显偏大。
http://s15/middle/55b74f9egbcc87e4a7e5e&690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TITLE="华盛顿 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
跟《女史箴图》和《列女仁智图》比,人物明显偏胖些。线条匀称悠缓,基本上为中锋用笔,顿挫不明显,介于高古游丝描和铁线描之间。
http://s11/middle/55b74f9eg79473feae18a&690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TITLE="华盛顿 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
体量也不算修长。
http://s7/middle/55b74f9egbcc880609976&690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TITLE="华盛顿 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
楼阁画法,非明显的界画。关于“界画”,台北故宫的陈韵如有过讨论。
http://s12/middle/55b74f9egbcc881e4da2b&690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TITLE="华盛顿 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
线条并不匀直,有古质之美。但不能排除绢地伸缩的原因。
http://s12/middle/55b74f9egbcc8828ed80b&690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TITLE="华盛顿 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
船头卷起的帘子,正好露出一幅山水,似为边角之景。
http://s5/middle/55b74f9egbcc883158be4&690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TITLE="华盛顿 Freer美术馆 南宋 《洛神赋图》(原传顾恺之)" />
这张就更明显了。这大概也是Freer将其时代定为“南宋”的原因之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