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位于川东渠江流域中游,辖区面积2018.37平方公里,人口150万,设60个乡镇。公元前314年,秦统一巴蜀后,置宕渠县;明洪武九年(1376)置渠县。


渠县的6处7尊汉阙分散在土溪镇的田间,当地专门修建了一条12公里长的览阙路将它们串联起来,距离县城约30公里。





阙,东汉《释名》:“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也。”文献记载首见《诗经》。汉代阙盛行,有城阙、宫阙、宅第阙、祠庙阙、墓阙。现存实物墓阙为多。全国现存阙36处,其中四川18处。
渠县汉阙6处7尊,占全国现存总数近1/4,集中分布在渠县土溪镇至岩峰镇的古驿道旁,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全国唯有。
渠县汉阙包括:冯焕阙、沈府君阙(双阙)、蒲家湾无铭阙、王家坪无铭阙、赵家村西无铭阙、赵家村东无铭阙,皆为墓阙。每处阙都有其独特魅力,或优雅,或雄浑,或简约,或厚重,不一而足,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力学、美学、哲学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考古、科研价值,是研究四川汉代建筑、文化、经济、民俗、民风的重要史实资料,也是研究川东历史沿革、民族文化、经济发展、交通贸易等重要的史实资料。渠县汉阙以其数量多、规模大、分布集中、保存完整,科学、历史、艺术价值高取胜,故渠县有“汉阙之乡”称誉。
195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渠县6处汉阙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冯焕阙、沈府君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合并渠县6处汉阙,以“渠县汉阙”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焕(公元?-121年),字平侯
,东汉巴西宕渠(今渠县土溪)人。冯焕一生忠于汉室,骁勇多智,不畏权贵,不避亲疏,执法不阿,曾多次严办一些劣迹昭彰,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初,冯焕奉令率玄菟太守姚光、辽东太守蔡讽等领兵去征讨句骊王反叛集团,大获全胜。由于朝中贪官污吏不满冯焕又立新功,伪作玺书谴责冯焕和姚光,并赐死。冯焕之子冯绲(东汉名臣,官至汉车骑将军,《后汉书》专门立传)劝父上书自讼,帝派监察御史庞查实后平反,但冯焕已病逝狱中。


冯焕阙建于东汉建光元年(公元121年),现仅存左阙之母阙,阙身上部宽0.88米,下部宽0.96米,高4.38米。冯焕的墓、阙、碑应该是其旧部在冯焕平反昭雪后攒钱修建的,所以是渠县汉阙中最简洁净素,风格稳重朴素,雕刻简练入神,造型生动优雅,书法潇洒飘逸,整体独具一格,充分显示了汉代高超的建筑手法及其强盛、向上、生气活泼的时代气息,堪称中国建筑艺术史上的珍品。
冯焕阙也是渠县汉阙中唯一一座铭文清晰完整、阙主身份可信的汉阙。正是这个原因,其早在1961年即收入第一批国保名单。








赵家村东无铭阙,原为双子母阙,现仅存西阙母阙,顶缺失,现高4.17米。无铭文,也是7阙中唯一斗拱层的斗拱架于柱上,造型别具一格。
赵家村东无铭阙建造年代可能晚至西晋,如为真,则是渠县7阙中年代最晚的一处,从建造技巧和雕刻水平来说,也应该是最成熟的一个,从其深浮雕技法和朱雀细节的精致雕刻可以说明这一点。
由于守阙人不在,围墙门无法打开,未能进入院内拍照,只好绕在墙外山坡上匆匆拍了几张照片。




赵家村西无铭阙建于东汉中晚期,现存右阙主阙,阙顶失,现高3.96米。无铭文。阙身刻朱雀、玄武、白虎衔璧,阙楼刻辅首、角神、仙人骑鹿、送别、神灵异兽等图案,角神造型独特,为汉代圆雕艺术的精品。在渠县六处汉阙中,论雕刻的精致程度和保存状态,赵家村西无铭阙均首屈一指。





(上集完。由于篇幅较长,其余沈府君厥、蒲家湾无铭阙、王家坪无铭阙留待下集收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