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012-11-19 19:29:34)
标签:
动力综合素质学科使用量道路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康体鹏
什么叫成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考上一所好大学就是成功,找了一份好工作就是成功,也有人认为挣大钱、做大官就是成功。但是我们注意到:很多人虽然考上了名牌大学,但工作后很平庸;很多人虽然做了大官,后来却因为腐败而成了犯罪分子;还有很多人,虽然挣了大钱,生活奢侈糜烂,思想却极度空虚,毫无快乐可言。很显然,把人生发展到某种结果或者某个高度当做成功并不合适,况且每个人的家庭出身、遗传素质,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各不相同,用是否能够达到某种结果或者高度来度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也是不科学的。
我理解,一个人的成功应该一种过程,一种状态。这个过程就是不断突破自我、不断获得发展的过程;这种状态就是每天都能感受到进步的愉悦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种能力: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从何而来呢?应该是从学习中来。
可续的学习观应该有助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有人因为思想腐化走向了堕落;有些人因为知识贫乏而碌碌无为;有些人因为身体欠佳只能勉强度日;有些人因为悲观厌世走向了自我毁灭。这些人是不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其中的原因或是思想观念出了问题,或是知识储备不够,或是身体素质太差,或是审美能力缺乏。从教育的角度来说,就是德、智、体、美等方面出了问题。因此,一个人要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就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就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一般来说,人生越向前发展,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高。一个人能走多远,获得多大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某个单方面的素质,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要树立一个观念:来学校读书,不仅是为了学习成绩,更应该是为了提高综合素质,为孩子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在中学阶段,如何把有限的时间用来提高综合素质呢?这就需要树立其学习的效率观。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经给科大少年班题词:不考100分。朱清时院士也曾公开表示支持这种观点,我也非常赞成。一个人花费太多的时间去追逐满分或者考第一名,必然会影响在其他方面的发展,从而阻碍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家都知道,经济学上有个报酬递减定律,任何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一开始能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当投入增加到一定阶段以后,效益不再同步增加,甚至会效益递减。比如说,农业当中使用化肥,一亩地施10斤化肥增产明显,施20斤化肥增产更明显,施30斤化肥还有增长,但当超过50斤以后,无论怎么增加化肥使用量也不会带来增产了,甚至可能会导致减产。
投入学习的时间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有些像农业中施用化肥,不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越多越好。学习的时间要适可而止,当增加学习时间不能带来明显效果的时候,就应该果断的停止学习,把节约下来的时间用于锻炼身体、参加社会实践、陶冶情操等,这样能让我们获得更高的综合素质。同样的道理,不少学生偏科,总是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某一门学科的学习上,这也是极不科学的。一门学科从60分提高到80分并不困难,但要是从80分提高到100分则几乎不可能。也就是说,从增加分数的效率来看,在优势学科上进一步投入时间来增分是低效的,不如把时间放在弱势学科的突破上。因此我提出一个重要的学习策略:不要把单科学习效果最大化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应该把单科学习效率的最大化作为目标,各科学习都效率最大化了,在总分这个结果上面必然能实现最大化。
以上用系统的、整体的发展观来思考学习和人生,我们会发现,追求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成长道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未来人生发展中获得持续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