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徽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标签:
安徽高考地理考察地理环境康体鹏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2012年安徽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康体鹏
总体来说,今年的高考地理试题难易适中、贴近生活,符合新课改精神。与去年比较,选择题的难度小一下,非选择题的难度和去年大体相当。
一、
从考察的能力要求看,纯粹考识记层次的试题很少,理解和应用层次的为主。不仅考察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突出考察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的说,试题考察的能力包括:读图能力,调动地理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描述并阐释地理规律和原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等。试题考察的知识点分布如下。
|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自然灾害 |
区域地理 |
其它 |
分值 |
4,4,8,4,12,6 |
4,4,5,6 |
4,5,12 |
10 |
4,4 |
4, |
具体知识点分布 |
地域分异规律,水资源的利用,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气候,地质地貌类型和成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农业区位,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地理信息技术,耕地面积变化的成因,钢铁产业转移的影响 |
洪涝灾害 |
美国加州的地形、气候,青海气候区划 |
看图说话 |
二、试题解析(试题见下面附件)
23~25题。该题组以近10年安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的变化为材料,考察读图能力和农业的区位因素。第23题,从图中可知,耕地面积是降低的,但是播种面积上升,说明复种指数增加,这与耕作技术进步有关,也与国家的惠农政策有关,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所提高。粮食总产量增加幅度大于播种面积增长,说明粮食的单产提高,这也是农业生产技术提高的结果。第24题,蔬菜瓜果等园艺类产品播种面积大增,是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的结果。第25题,遥感技术可以用来检测耕地变化,调查作物分布,估测粮食产量,但粮食贸易的流向是遥感图片无法捕获与分析的。答案:23.D
26~27题。该题组考察森林的生态作用和植被地域分异特征。第26题,属于看图说话类试题,只要看懂图,仔细看图,一般不会失分。第27题,考察学生能否知道华北平原的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属于较低的记忆能力的考察。
28~29题。该题组考察水资源的利用及美国地理特征。解答28题需要知晓的知识点包括:美国西部的地形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气候为地中海气候,人口和聚落的分布等。解答该题需要较为扎实的区域地理知识,具备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第29题,要求判断1993年为什么水银行为什么没有运作。首先要知道水银河没有运作的含义,就是没有进行北水南调。所以没有进行北水南调,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从四个选项来看,无疑南部地区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是最有可能的原因。答案:28.B
30~31题。该题组考察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30题,如果把条件“8点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阴影覆盖”理解为8点太阳位于正东的话,那么真确答案是B无疑。如果考虑到地面温度的差异,A选项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第31题,考察的是白昼长短和太阳的视运动,白昼越长,太阳在地平面以上东升西落的角度越大。答案:30.B(或A) 31.C。
32~33题。该题考察青海地形和气候,属区域自然地理。32题,从图中可以发现,青海降水东北和东南山地降水多,柴达木盆地和高原内部降水少。青海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从气候类型来看,属于高原季风气候区,其雨季位于6~9月,水汽来自于印度洋。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从对流层中高层来看,中国全境的水汽来源以印度洋为主;太平洋的水汽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和东部季风区的近地面。33题,主要考察学生对青海地形的认识。青海省北部为祁连山,南部为昆仑山和巴颜喀拉山,中部为东西走向的柴达木盆地。受地形影响,中部盆地热量最丰富,南北热量较为贫乏。答案:32.D
34题。该题以湖北省农业结构调整和武钢迁移来背景,考察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洪涝灾害成因,工业化和城市化,产业转移等影响等知识点。该题综合了必修二、三,自然灾害,区域地理等很多知识点,综合性高,难度较大。第(1)小题,一定要结合材料一中提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湖北省的主要生态问题,分析判断其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第(2)小题,考察湖北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措施。只有在搞清楚成因的基础之上,才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该题与选修5教材的长江洪涝部分内容联系密切。第(3)小题,钢铁厂转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教材的结合点在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答案:(1)I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2)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
(3)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
35题。该题以云南点苍山-洱海地区地形地质图为背景资料,考察断块山和洪积扇的成因,以及人类活动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第(1)小题,判断点苍山的类型依据是图中断层陡坡,准确的说,点苍山是在褶皱山基础上再次断裂上升的岩体。说明断块山和洪积扇的成因,对应考试说明的考核目标是描述和阐释地理过程和原理,一方面要求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具备流畅的文字表达能力。第(2)小题,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应于教材的知识点在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组织答案的思路要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可能变化入手。
答案:(1)断块山
附件:2012年安徽高考地理试题
http://admin.ahzsks.cn/defaultroot/public/edit/uploadfile/20120608211246824.jpg
http://admin.ahzsks.cn/defaultroot/public/edit/uploadfile/20120608211259233.jpg
http://admin.ahzsks.cn/defaultroot/public/edit/uploadfile/20120608211310913.jpg
http://admin.ahzsks.cn/defaultroot/public/edit/uploadfile/2012060821132034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