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粮食价格快速上涨的时代恐将来临

(2010-10-07 09:11:24)
标签:

财经

中国

粮食价格

大农场

粮食总产

分类: 社会经济
    2008年粮食价格的暴涨,引发世界很多地区的社会动荡,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今天春季以来,小麦、玉米、稻米等粮食价格一路走高,并屡屡创出历史新高,这让粮食危机的恐慌再次降临。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判断,国内小麦等大宗粮食长达十多年的稳定局面或将被打破,粮食价格快速上涨的时代即将到来。
    从国内来看,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人口持续增加以及居民消费升级,对粮食的需求必将不断增张。虽然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已经下降,但每年还有数百万新增人口,对粮食的每年新增需求在百万吨左右。居民食品消费构成中,肉蛋奶的比例不断增加,必然产生更多的饲料用粮需求。两者合起来,要求我国的粮食产量每年增加在3百万吨左右,才能保证供需基本平衡。根据农业部门的资料,我国粮食自2004年已经实现了连续6年增产,但是总产量始终维持在5亿吨左右,没有超出1996年的历史最高值。
    第二,我国18亿亩耕地的底线难以坚守。18亿亩耕地是中国粮食基本自给的最低要求。可是从我国近些年交通建设、生态破坏、退耕还林等情况看,18亿亩耕地的底线恐怕不能守住。尤其是近些年来商品房价格的高涨,与快速城市化以及商品房供地不足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不扩大商品房用地的需要,房价下跌有很大的困难。过去十年中,我国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增加了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5亿亩耕地。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未来十年18亿亩耕地的底线必将被突破。
    第三,种粮的比较收益降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下降。即便按照小麦和玉米每斤1元钱的价格,中国农民人均3亩田计算,每年毛收入不过6千元,除去种子、化肥、农药等开支,纯收入不过3000元。显然这样的收入不过相当于一个农民工一到两个月的打工收入。因此,在工人工资不断上涨的大背景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只能越来越低。现在留在农村种田的大都是老弱病残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粮食稳定供应的前景令人堪忧。
    第四,通货膨胀直接推动粮价上涨。因为货币发行太多以及超低的银行利率,部分农产品炒作屡禁不止,玉米疯、豆你玩接连上演,与市场的热钱炒作有密切的关系。通货膨胀导致农民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开支以及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均大幅度提高,农民只有提高粮食价格才能保证最基本的生活,不然他们只能把土地撂荒,减少粮食产量。当粮食价格上涨时,农民往往有强烈的惜售心理,这并不能怪罪农民,恰恰是生存压力所迫。
    从国际市场来看,粮食价格的走高和宽幅震荡也越来越难避免。
    首先,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印度、中国、非洲、美国、澳大利亚等粮食生产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困难。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全球粮食总产达到19亿吨,直到今天全球粮食总产还在20亿吨徘徊,而人口在此期间已经增长了10亿。国际市场粮食供应紧张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其次,国际粮食生产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随着美国生物企业和粮食加工企业向上游生产环节兼并扩张,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农场规模越来越大。大农场固然能提高市场风险,但是大农场生产规模化并没与带来生产成本的降低,相反因为能源价格、农业机械、科技投入的增加,大农场经营成本居高不下。而市场垄断的结果,必然是垄断企业为了追逐超额利润提高粮食价格。近年来,外资大举进入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能小视。
    再次,能源危机推高粮价。能源危机一方面让农业生产的成本提高,另一方面使粮食加工生物燃料变得有利可图。在美国和巴西,利用玉米加工酒精并作为汽车的燃料非常普遍。据估计,每年生物燃料消耗的粮食高达上千万吨。如果人类在新能源方面不能获得突破,粮食的非“粮”使用还会继续下去。
    最后,金融资本介入粮食交易市场,加剧了粮食价格的涨跌。在2008年的粮食价格上涨当中,高盛、摩根等金融大鳄的炒作是粮价震荡的重要推手。在我国,游资炒作也是部分农产品暴涨的重要原因。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稳定粮食生产关系到百姓的基本生活。在粮食供需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补贴力度,完善粮食储备制度等,是稳定粮食价格的重要举措。但是,换个角度看,粮价上涨不仅是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正常体现,也是对我国粮食价格长期偏低的纠错,客观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城乡的协调发展。(康体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