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亲家教的三件宝箱

(2022-09-26 16:16:37)
标签:

家教

情感

忆父亲

         父亲家教的三件宝箱                                 

父亲是从旧中国走过来的知识分子,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父亲这代知识分子,即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又接受了西方现代科学思想,深知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当时代的变迁使他从一名科研人员转变成教书先生时也十分欣然。他热情地投入到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积极在学校工作,教书育人。同时作为一家之长,还要承担起教养子女的责任。 “养不教,父子过”,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对父亲的责任规定的是如此之重。家庭教育不在于能否教孩子认认字、念念书,更重要的是教育子女如何做人。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首任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行为举止、言语思想无一不在影响着处于可塑性时期的孩子。

作为教师父亲十分重视对我们的教育,和母亲密切配合,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实施着对孩子们的关爱和教导。在日常的生活里,经常因势利导地教给我们各种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生活本领;润物无声地培养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性格情趣、思想品质。至今自己仍忘不了我们兄弟几个跟父亲一起,在吃饭时、散步中、睡觉前谈天说地、评古论今的情景。许多历史典故、自然常识、科学道理不知不觉地流进了我们的脑海。忘不了母亲带领我们一起担水劈柴、推磨压碾、挖野菜渡饥荒、纺毛线搞自救的生活片段。辛勤的劳动锻炼了我们的身心,增长了我们的才干。说到家教,不由地想起了父亲为我们精心打造,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发挥过巨大作用的三件宝物。

第一件宝物是书箱。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父亲对书籍偏爱有加,一辈子养成了读书、买书、藏书的习惯。我们一家大小刚刚落脚济宁后,居住条件较差。房间里仅有的几件家具只能满足一家人吃饭、睡觉这些生活基本要求,根本没有象样的家具藏书。于是他自己动手,利用废旧包装箱木板改制了几只大木箱,装起那些他随身多年、视为珍宝的书。箱子结构精巧,打开了立放就是书橱,便于图书选择阅读;放平了摞起就是书箱,便于书籍储藏运输。他常常为过去动荡的岁月里遗失和损坏的书籍感到惋惜。生活安定后,为了学习和工作需要,父亲又不断添置新书,有时还会到学校东墙外的土山市场淘旧书。久而久之家中又积累了很多书籍,种类繁多。有中、英文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有古今文史类图书,有自然科学类图书,还有适应孩子们阅读的青少年读物。这些都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兄弟几人在成长过程中,经常翻阅书橱里那些类别不同的书。父亲并不强迫我们看什么书,不限制我们的兴趣爱好。他书写了高尔基的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张贴在屋里墙上,和我们讨论读书心得,解答我们的疑问。他常说展卷有益,注重培养我们读书的悟性和自学能力,这一点让我们受益很大。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兄弟几个都不得已终止了学业。弟弟小学毕业,不足十五岁就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临行之时父亲在劫后余生的书箱里选了些书籍让他带上,叮嘱他在劳动之余要多多看书学习。用传统的一句老话安慰他:耕田好,读书好,做好便好。弟弟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下乡后坚持读书,还搜集借阅散落在乡村里的古旧书籍。一次探亲回家他带回了一本老得发黄的线装《古文观止》,父亲看到此景很是欣慰。高考恢复后弟弟以同等学力报考,被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录取。引起了往日老师同学、邻居百舍一片惊愕。哥哥也在国家招研恢复后,首批考入研究生,攻读他喜爱的数学专业;弟弟也紧随其后,大学毕业后继续读研。后来他们都成为大学老师,子承父业。我自己在工厂工作,自知不足,则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自学强补,考入电视大学学习,而后成为一个机械工程师。我们兄弟几个在学习上或是偏爱数理,或是偏爱文史,或是偏爱工程,都从父亲的书箱中受益不浅。

第二件宝物是工具箱。那也是父亲亲手制作的一件木箱,里面装着斧子、榔头、刨子、手锯、扳子、钳子、螺丝刀、试电笔、电烙铁等等,大件的农具铁锹、镐头则放在箱子的外边。父亲不仅教育孩子们多读书,也注重培养我们热爱劳动的品质和动手能力。我们年幼时,他带领我们一起制作家具、修理桌椅、做科学小实验、采集动植物标本、植树种花;年龄稍大后,便由着我们随意使用这些工具了。应有尽有的工具几乎包括了木工、钳工、电工、泥瓦工、农活各各行当,及大地满足了孩子们好奇、探索、动手动脚天性的要求。我们常收集废旧材料制作玩具,从开始简单的木刀、木枪、陀螺、风筝、竹蜻蜓,到较为复杂的电磁铁、电铃、幻灯机、电动机、收音机。父母亲对我们的活动表示赞许,看着我们自制的作品,父亲鼓励说:成物不丑。必要时也给予财力上的支持,这在当时家庭收入普遍低下的情况下,实属不易。不知何时工具箱里又增添了一件皮匠修鞋用的铁拐,我们兄弟几个正处身体发育时期,爱活动,打球跑步非常费鞋,父母建议我们自己学习修鞋。很快我们就可以给自己的鞋子砸掌缝皮补洞了。父母教育我们要自力更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在我们心中扎下了根。父亲的宝箱经常给我们带来惊喜,一天父亲从医药公司买回了一架处理的显微镜,宝箱里多了一件精致的玩意。他教我们观察苍蝇的复眼、蚊子的吸允器、蝴蝶翅膀的鳞片。把我们的目光又引向了微观世界的新领域。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教育我们学科学用科学。

第三件宝物则是一件珍藏箱。箱子稍微精致,光滑的表面涂着栗色的油漆。里边珍藏的不是金银珠宝、钱财细软,而是家人们的毕业证书、获奖证书、荣誉证书,还有父亲积存多年的读书笔记、个人书法作品以及他喜爱的古籍碑帖。父亲说这记录着一个家庭及其成员进步的历程,是家庭的荣耀,以此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父亲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常带着我们游览本地的古迹庙宇,遇到诗词、对联的佳作总要记录下来;有时还和我们一起玩作诗打对的游戏,不论大小谁有较好的作品也要记录下来存入珍宝箱。父亲酷爱书法,一直到晚年都挥笔不辍,精心书写了许多大字条幅,抄录了多本毛主席诗词留给我们。无论为他人或自家书写大字作品时,常把我们叫到桌前,帮助研墨扥纸。书写后让我们参与赏析评价,不经意中使孩子们受到了美学教育。父亲留下的墨宝中,一副条幅一直激励着我们,那就是: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

好的家教寓于日常生活之中。善于家教的父母们随时都可以开课,随地都是课堂,每件事例都是教材,任何一物都是教具。我不敢妄说自己的父母家教多么成功,我只想说是我们最好的父母。值此丙申年教师节来临之际,向已经远离我们而去的,曾经身为教师的父亲致以深切的敬意。向所有为教育事业辛勤工作的老师们 致以崇高的敬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