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话济宁南菜市

(2022-09-20 15:12:51)
标签:

随笔

老家市景回望

漫话济宁南菜市

                  历史百年南菜市 ,济宁民生老市场)                                                     

老济宁城区有南、北两大菜市,多少年来关联着市区家家户户的菜篮子及日常饭食,所以济宁人对这两处菜市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位于老运河以南的叫做南菜市;运河以北的自然就是北菜市了。两个菜市相比,南菜市更为出名,因为它市场规模大、成市年头长。现在八、九十岁的老人都说他们小时候就这处菜市,就连他们的长辈也说不清,究竟在什么年代形成了南菜市。

老运河在济宁城区由南北折向东西,转了一个漫弯。南菜市就处在河湾的内侧,与运河岸边金碧辉煌的东大寺毗邻。在东大寺的西南角,绕竹竿巷、太平街、芙蓉街、西大寺街、纸坊街几条大街顺时针转一圈,围出一大片居民区。区域内的商铺、民房又包围起一片不太整齐的空地,参差不齐约谋四、五十亩大小,这就是南菜市位置所在。市场虽在众多民房包围之中,却并不封闭。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居民的房屋和院落构成了一条条短街、小巷通向周边大街。东边有永丰巷、倪家胡同;、西边有骨碌(鼓楼)街、白家胡同、三里碑胡同;北边的聚永巷直通纸坊街与清平巷、打绳巷相连,到达大闸口;市场正中向南的一条宽路穿过太平街直通越河涯,就是正儿八经的南菜市街;沿太平街东行便可到达小闸口运河码头。市场虽然简陋,却也是四通八达,正是那些推车、挑担、背篓、提篮的小商贩和自种自卖、自产自销的农民们做生意的好去处。

南乡的渔民从船舱卸下了鱼虾、莲藕;东乡的山民从山里提来了杂粮、干果;北乡的老哥的拉来了硕大的玉米棒子、面甜的大地瓜;西乡的乡亲扛来了白亮亮的大米、黄灿灿小米;郊区的菜农挑来了时鲜蔬菜、节令瓜果。还有农家作坊自制的粉条、粉皮,自烤的烟叶。老奶奶来了满篮的鸡蛋,小孙子抱来了家养的芦花大公鸡。……

南菜市吸引来了方圆百十里的农民,丰富了城市居民菜篮、饭桌。这种自生自长的市场经济形成了南菜市上百年的历史。农户们得以把自产的粮食换成货币,商贩们得以赚得小利养家,市民们得以置办调剂每日的饭菜。随着时代发展,南菜市面貌也在不断变化。上世纪五十年代,济宁市政府积极适应人民生活提高要求,努力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对南菜市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造。填平了市场西南角的后大坑,扩大了市场经营面积。还在市场南出口盖起了国营的饭店、蔬菜店、水产品店。在历经百年的自由市场里,融入了国营和集体制商业。三处青砖红瓦的大房子在市场内分外显眼,跟数以百计的个体经营者们和平相处,形成互补之势,把市场隔离出不同的商品贸易区。东区以卖水产品、畜产品为主,中区卖蔬菜瓜果,西区是粮食市场,北出口道路两旁则是黄烟、香料、杂货的摊位,市场最西边一溜北房是市场管理所,设有交易厅和公平秤。

水产品是南菜市的一大特色。南四湖丰富的湖产品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南菜市,鱼鳖虾蟹货色齐全。济宁人爱吃的鲫鱼、鲂鱼、鲤鱼、季花鱼、火头鱼天天都是新鲜上市,且价格便宜。渔民们天不亮就从运河码头上岸,直接拎着鱼篓进入市场舖摊卖鱼,鱼儿个个活蹦乱跳。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水产品,春天的蜗螺牛,夏天的莲蓬、菱角,秋天的莲藕、螃蟹,到冬季或许还会碰上野鸭、水鸡等稀罕货物。鸭蛋、鹅蛋更是常年不断。精明的南菜市老住户及时地为渔民们提供摊位和清水等,赚些服务费。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初,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粮食和许多生活物资都是统购统销,济宁能有南菜市这片自由市场在运行实属不易。那个时代还属于物资匮乏的时代,国家不得不对重要物资进行控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南菜市顽强地运营着,这不能不说是济宁市民们的福气。人们在市场里采购点农贸产品、副食品,以补充国家供应的不足和调剂一下食品的单调。逢年过节人们更要涌进南菜市去采购,那里是济宁人欢度节日的一景。没曾想到,在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南菜市还为解救济宁人的缺粮困境也发挥了作用。那时候,国家粮店能供应市民的粮食已经很少了,城里人也纷纷打兑野菜、树叶充饥。南四湖的水杂草、葫芦苤、地梨子、芙苗根成为供不应求的代食品,湖民们拉到南菜市来卖,市民买了回家掺上粮食做成菜窝窝,供全家充饥。济宁人靠着南四湖减少了许多饥饿之苦。

后来国民经济逐步复苏,人民生活逐渐脱离了困难。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靠票证供应的粮油、副食仍不够充足,蔬菜也不能满足要求。人们还要靠另外的渠道得到补充,那就是到自由市场购买高价粮油、蔬菜。南菜市依旧是人们常去的地方。那里可以说是计划经济大环境中,实行市场经济的特区。那时我已经是十几岁的少年,经常跟着母亲到南菜市购买高价粮,像地瓜干、豌豆麦、小米、大米和其它副食品。购物过程中知道了买东西还要讲价,过去自己去商店买东西,按定价付钱就是,到南菜市买卖东西还可讨价还价。才知道高价粮为啥又叫做议价粮,这可能是自己对市场经济的最初理解。长大成人后自己到南菜市购物的次数多了,懂得了更多的市场经济常识。什么:货比三家不上当;一分价钱一分货;济宁州的买卖拦腰砍;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改革开放后,国家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南菜市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人们大大方方、轰轰烈烈做起了买卖,干起了商业。从某种角度讲,南菜市不仅是长期供应济宁人农贸产品的一块地方,还是济宁市市场经济的试验田,培养和造就了一代代具有市场经济头脑的济宁人。尽管现在全市商场林立、超市遍布,但南菜市里发生的故事,却依然值得人们回味留恋。在今天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市政府尊重民意,保留并又一次改造这处历史久远的市场,突出了它湖产品、畜产品物流、集散、贸易的特点。百年南菜市将继续书写它的历史。

 (此文曾发表于《济宁日报文化周末副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