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2023-09-30 11:51:50)
标签:

杂谈

      我曾两度到过赣州,为其秀丽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折服,一直想找机会细细地重游一遍这座美丽的江南宋城,尤其在被公知们炒作的沸沸扬扬、煞有介事的“青岛德国下水道”事件后。周末搭上高铁,两个小时便从南海之滨来到赣南的这座宋代古城

 

    与笼罩在热带风暴下、连日暴雨肆虐的珠三角不同,初秋的赣南阳光明媚,人的心情亦受蓝天白云的感染变便从南海之滨来到赣南的这座宋代古城。得格外愉悦。我们预订的酒店就在贡水河边的红旗大道上,顺着贡水向西边走不多久就可以看见碧日蓝天下一道古城墙屹立在江畔,与贡水一道结伴逶迤而行。

站在八境台上极目四望,看辽阔的蓝天下章水和贡水一左一右、一东一西,穿越千山万嶂、蜿蜒而来,在脚下的这个叫“鬼角尾”的三角形沙洲交汇,然后浩浩荡荡地向北而去。自东晋南康太守高琰在此夯土筑城始,历经五代百胜军防御使卢光稠和孔子第46代孙孔宗翰等人的扩建,形成了如今的赣州古城规模,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宋代古城。

“中华良心下水道”就是发生在孔子的这个曾孙孔宗翰和他的后任刘彝族身上。住过大江大河边上的人们都会知道,水流带来繁华和财富的同时也带来麻烦,每年汛期店铺和住宅被洪水浸泡是常有的事情,虔州城(赣州)当然也不例外。孔宗翰于北宋嘉佑年间任虔州(赣州)知州,为解决常年困扰当地军民的江水灌城问题,他们设计了一个迄今依然堪称完美的城市防洪排涝系统:孔宗翰在任上首先把原先的夯土城墙改造为下部花岗石、上部青砖,遇江水泛滥则放下城门的水闸拦水,御洪水于城外。洪水是进不来了,但内涝问题依然无解。续任者刘彝曾任都水丞,是当时有名的水利专家,他在任内主持修建了贯穿整个赣州城的排水沟渠--福寿沟,联通城内凤凰池、金鱼池等数十口大小池塘。赣江水位低时,福寿沟的水通过各个水窗直接排入江中;水位高于水窗时,水窗自动关闭,改由这数十个池塘蓄水,从而一举解决了赣州城的水患。从此千余年来,赣州城都没有发生大的水患。

我们脚下的八境台就是当年风流倜傥的孔子曾孙孔宗翰在改造城墙期间特意修建,供官宦、文人们观景品茗,其中就有我们熟悉的苏东坡。我们登上楼台,居高临下远看江河秀丽,近看城墙逶迤,心里忽然又想起了那个被很多名人、甚至知识分子们一再传颂的“青岛德国良心下水道”事件,其中还有深市知名上市房企老板。

作为一名工程从业人员,基本的常识告诉我这一定是个以讹传讹、哗众取宠的小段子!

我去过青岛,青岛这个城市老城区的地形就是以太平山、信号山为高点向海岸线倾斜的地势,除了个别地段外,整个老城区的排水先天条件优异,只要不犯傻雨水顺着街道自己都能自动淌进海里。接触过给排水工程的人都知道排水管件以“傻大黑粗”闻名,在没有电磁阀门的年代真想不出有什么“珍贵”的排污配件值得用“油纸包珍藏,百年拆开看还“锃光瓦亮”?莫非是铜制配件?但即便德国殖民者真的是圣母来“奉献爱心”,不计成本,但小型、精密的铜制配件遇到雨水、污水中的泥沙、垃圾肯定很快罢工!事实上德占时期青岛的排水管网也仅限于殖民者自己生活的租界等有限区域,因年代久远等缘故现存的德国良心制造仅存约3公里,在如今的青岛市下水管网中占比不足千分之一。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的是“德国良心制造”那也是殖民者自己在享用,与我们中国老百姓何干?即便你是洋买办,也只有点头哈腰,帮洋主人端茶倒水的份儿。

夜色已深,看城内城外,灯火璀璨,休闲的人流如织,一派繁荣和谐的景象。不禁想到近代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确实有些停滞,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比如建筑行业,因水泥、钢筋和几何、力学等材料和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的确远远落后。承认差距,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必须的。但妄自菲薄,全盘否定中华的传统建筑和文化,甚至有极端者无中生有地吹嘘西方技术,无底线地贬低中华传统技术和文化,以达到证明他们心目中“西方人不单科学技术高明,道德也极其高贵”的目的,比如“青岛德国良心下水道事件”,这就很不可取甚至是可耻了。

技术没有国籍,应该也必须用来造福全人类!

哪怕是在这古老的宋城赣州灶儿巷、梁屋巷一带的老城区,仍保留着为数不少、建于清末民初的中西合璧建筑和纯西式建筑。

学贯中西,洋为中用。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赣州是一座美丽的江南小城。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周末搭上高铁,两个小时便从南海之滨来到赣南的这座宋代古城。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初秋的赣南阳光明媚,人的心情亦变得格外愉悦。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下楼顺着贡水向西边走不多久就可以看见与贡水一道结伴逶迤而行的宋代古城墙。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自东晋高琰在此夯土筑城始,历经五代卢光稠和北宋孔宗翰等人的扩建,赣州古城颇具规模...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宋代古城。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孔宗翰任赣州知州期间,为解决常年困扰当地的江水灌城问题,把原先的夯土城墙改造为下部花岗石、上部青砖...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遇江水泛滥则放下城门的水闸拦水,御洪水于城外。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洪水是进不来了,但内涝问题依然无解。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续任者刘彝曾任都水丞,在任内主持修建了贯穿整个赣州城的排水沟渠,联通城内凤凰池、金鱼池等数十口大小池塘。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赣江水位低时,城内积水直接排入江中;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水位高时,水窗自动关闭,改由这数十个池塘蓄水...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从而一举解决了赣州城的水患。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我们脚下的八境台就是孔子曾孙孔宗翰在改造城墙期间特意修建。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登上楼台,居高临下远看江河秀丽,近看城墙逶迤,气象万千...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心里忽然又想起了那个被很多名人、甚至知识分子们一再传颂的“青岛德国良心下水道”事件,其中还有深市知名上市房企老板。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我去过青岛,青岛这个城市老城区的地形向海岸线倾斜的地势...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除了个别地段外,整个老城区的排水先天条件优异,雨水顺着街道自己都能自动淌进海里。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至于以“傻大黑粗”闻名的排水管件有没有什么“珍贵”的配件值得用“油纸包”珍藏,百年拆开看还“锃光瓦亮”?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这真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了!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事实上德占时期青岛的排水管网也仅限于殖民者自己生活的租界等有限区域...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因年代久远等缘故现存的“德国良心制造”仅存约3公里,在如今的青岛市下水管网中占比不足千分之一。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的是“德国良心制造”那也是殖民者自己在享用,与我们中国老百姓何干?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即便你是洋买办,也只有点头哈腰,帮洋主人端茶倒水的份儿。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不觉间夜色已深,看城内城外,灯火璀璨,休闲的人流如织,一派繁荣和谐的景象。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近代以来中国的技术确实有些停滞,逐渐落后于西方。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承认差距,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必须的。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但妄自菲薄,全盘否定中华的传统建筑和文化...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甚至无中生有地吹嘘西方技术,无底线地贬低中华传统技术和文化...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以达到证明他们心目中“西方人不单科学技术高明,道德也极其高贵”的目的...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比如“青岛德国良心下水道事件”,这就很不可取甚至是可耻了。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灶儿巷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因为这条街上有许多皂役(衙役)住所,就被称为“皂儿巷”。)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久而久之“皂儿巷”演变成为现在的“灶儿巷”。)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古老的赣州仍保留着为数不少、建于清末民初的中西合璧建筑和纯西式建筑。)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学贯中西,洋为中用吧。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游宋城赣州,探访千年前的“德国良心下水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