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陈淏之《花镜》卷六花草类考:
蓍草:
蓍①神草也,为百草之长,生少室山谷,今蔡州上蔡县白龟祠旁有之。其形似蒿,作丛高五、六尺②。一本有二十余茎,至多者四、五十茎。生梗条最直,独异于蒿。秋后有花,出于枝端,色红紫如菊③,结实如艾子。
一云:蓍至百年,则百茎共生一根。其所生之处,兽无虎狼,草无毒螫,上有青云覆之,下有神龟守之④。
易取五十茎,为卜筮之用。揲则其应如响,产于文王、孔子墓上者更灵,取用于末大于本者为佳。天子蓍长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如无蓍草,亦可以荆蒿代之。
注释:
①、系菊科生于山野的多年生草本,供观赏用,名见《本草经》。
②、一般高至二、三尺。学名Achllea sibirica,Ledeb.
③、亦有浅红色或白色的,头状花序。周围之花,舌状花冠,中部之花,筒状花冠。
④、系一种传说,不足为信。
蓝紫按:
因为昨天写了艾草,便想起这个蓍草来了,找出以前的照片,把这篇《蓍草》录下来。
我最早是从汪曾祺的小说《故乡的食物》中知道的蓍草。“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用人偷了。这女用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后来他在《一辈古人·张仲陶》一篇里又写道:“最近几年,易经忽然在全世界走俏,研究的人日多,角度多不相同,有从哲学角度的,有从史学角度的,有从社会学角度的,有从数学角度的。我于易经一无所知,但我觉得这主要还是一部占卜之书。我对张仲陶算的戒指在炒米坛盖子上那一卦表示怀疑,是觉得这是迷信。现在想想,也许他是有道理的。如果他把一生精研易学的心得写出来,包括他的那些卦例,会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但是,写书,张仲陶大概想也没有想过。小说《岁寒三友》中季陶民在看了靳彝甫的祖父、父亲的画稿后,拍着画案说:‘吾乡固多才俊之士,而皆困居于蓬牖之中,声名不出于里巷,悲哉!悲哉!’张仲陶不也是这样的人么?”
易经始终很神秘,用蓍草算卦,就更神秘了。新鲜采下的蓍草很软,是怎么算的卦?我只知道有阴阳木鱼来算卦的,两片鱼形木头,往上一扔,落下时看是阳面朝上或是阴面朝上,记在纸上,再抛,如是者三,得到一个卦像,再根据这个卦像看卦辞。可是用蓍草,应该怎么操作呢?
文中还写“天子蓍长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蓍高不过两三尺,哪里来九尺高的蓍?于是我百度了一下,得到这个资料:
《系辞》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
关于这段话的解释众说纷纭。推荐邵雍的揲蓍法解释。因为揲蓍法简单明了,能自圆其说,不牵强附会。具体过程如下:
1.取49根蓍草,随机分成左右两堆。两手各负责一堆。
2.从左手堆取一根夹在右手的小指缝。(只取左手堆一策,这是郭雍等的方法,象征天生人;朱熹等的方法只取右手堆一侧,象征人生于地;两种做法各有道理。我认为古人注重天人关系,所以倾向于郭雍的方法)
3.用右手每4根一次取左手堆剩余的蓍草,直到余下的蓍草数是1,2,3,4;然后,再用左手数右手堆的蓍草,也直到余下的蓍草数是1,2,3,4。左右两堆余下的蓍草数的和只能是4或8。不妨称这个和为余数和。
4.把第2步拿出的那根蓍草和左右两堆剩余的蓍草数放在一起,这样三部分的蓍草和只能是5和9。得到的这个和,也称为余数和。
5.重复1-4的过程三遍,得到三个余数和(千万注意,第二遍和第三遍不进行第4步,即不计算拿出的那根蓍草)。例如,5,4,4;或者9,8,8;或者5,4,8等(这就是所谓的归奇。朱熹等是每变都归奇,郭雍等是只有第一变归奇。变通遍。确切地说,朱熹认为拿出的那策叫仂,这里不做细分,总之是放在一起)
6.定义得到的三个余数和的和为余策数。定义(49-余策和)为正策数。正策数除以4得到的商只可能是9(纯阳),6(纯阴),7(少阳),8(少阴),用这个商确定一爻。
7.重复1-6的过程6次(=18变),得6爻,就成了周易的一卦。
8.用此卦查卦辞。
过程解释如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大衍之数50,取49为用。因为只有用“四十九”根蓍草,过揲的余数才能是“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以四揲之,才能够得到“九六七八”。由此推导出九为乾爻,三十六为乾策;六为坤爻,二十四为坤策。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分而为二者,以四十九策分置左右,两手象两者,左手象天,右手象地,是象两仪也。‘挂一’者,挂犹悬也,于左手之中取一策悬于右手小指之间。‘象三’者,所挂之策所以象人而配天地,是象三才也。‘揲之以四’者,‘揲’,数之也,谓先置右手之策于一处,而以右手四、四而数左手之策,又置左手之策于一处,而以左手四、四而数右手之策也。‘象四时’者,皆以四数,是象四时也。”
归奇於仂,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仂而后挂:“奇”是所挂之一,仂左右手之余策。归奇於仂象征历法中的闰年;一挂两揲两仂为五,故为“五岁”。再:两。象征五年之中两次闰月。
看了这个,像是颇为有趣,不妨用牙签来试用摆弄一回。
蓍草是菊科蓍属,同属还有齿叶蓍、银毛蓍草(希腊蓍草)、常春蓍草(香叶蓍)、高山蓍(羽衣草、蚰蜒草、锯齿草)、千叶蓍(蓍、洋蓍草)、粉花蓍草、红花蓍草、珠蓍、绒毛蓍、云南蓍等。
蓍草边呈锯齿状,因此又叫锯齿草、锯草。传说鲁班就是被蓍叶的锯齿划伤了手,才因此灵感爆发,发明了锯子。
用来算卦的蓍草如今不易得,城市里常种的是西洋蓍,去年夏天我去坝上,在机械林场拍到了高山蓍。
高山蓍:



西洋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