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苹婆

(2011-05-18 10:08:51)
标签:

苹婆

凤眼果

富贵子

假苹婆

文化

分类: 花园

苹婆

卷四花果类考

苹婆:

    苹婆一名凤眼果,一名富贵子,南方多有之。花如铃而空,无花瓣,萼微红,大如樱实,累累下垂,观之可爱。叶青黑色,宽可裹粽。种子可食,一荚三粒,大小如鸽卵,风味仿如栗。又有一种假苹婆,花淡红或粉,星形五角,一荚有子五至七粒,大如扁豆。种法:下种或扦插均可,实生苗四五年始生花。

 

注释:

    苹婆古有名频婆,源出梵语。《佛光大辞典》谓频婆是梵语及巴利语bimba 音译,原意为“身影”。又谓印度有频婆树,乔木类,果实鲜红色,意译为“相思树”。《佩文韵府》引《翻译名义集》:“频婆,此云相思果,色丹且润”。由于频婆果色丹且润,故佛典多用以譬喻口唇之美,《敦煌变文集》中亦数见之。

    又名凤眼果 (《生草药性备要》) 、频婆果(《岭外代答》),九层皮(《君子堂日询手镜》),罗晃子(《纲目》),潘安果(《生草药性备要》),七姐果、富贵子(《广州植物志》)。梧桐科苹婆属常绿乔木。假苹婆,亦与苹婆同属。

 

蓝紫按:

    由于中国古代,把奈(苹果)也叫苹婆,故后人常误会此苹婆为彼苹果。明人谢肇淛《五杂俎》云:“上苑之苹婆,西凉之蒲萄,吴下之杨梅,美矣。”这里显然就是弄错了,把苹果当成了苹婆。上林苑里种种苹果无妨,要种苹婆就困难点,除非建个玻璃温室。又把苹婆和葡萄杨梅并列,就更说明了是苹果而非苹婆,苹果是水果,一口咬下甘甜清脆,而苹婆是坚果,与板粟颇有相似之处,怎么也不会和葡萄杨梅站在一个队伍里。

    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一书中有苹婆出现,元陈大震编写的《南海志》记载,苹婆乃从西域引进,种韶关月华寺中。一看就知道又和苹果搞混了。苹婆乃中国原产,云贵、闽广及琼州台湾等地都有,印度、越南、印尼也有分布。

    苹婆树形优美,4~5月间开细小白花如灯笼,蓇葖果卵形,9~10月间成熟,红色。向为庭院所植,亦有作为行道树。清李调元曾有诗云:“虞翻宅里起秋风,翠叶玲珑剪未工,错认如花枝上艳,不知荚子缀猩红。”这是写的广州光孝寺。传说建寺之前,曾是三国时虞翻故宅,宅基有苹婆树,翠叶玲珑,荚子猩红,游人不如是果,误认作花。

    苹婆结荚,色如猩红,远看便如凤眼,因有凤眼果之美名。粤地旧俗,未婚少女于农历七夕常用苹婆供奉七仙女,以祈获得美好的姻缘,故又名“七姐果”。嫌“苹”和“贫”同音,改称为“富贵子”。按:夏天结果的,可以七夕上供,应为假苹婆。粤人爱用“苹婆如佳妇”来形容苹婆花,其实是断章取义了。此语同样出自前面提到过的《五杂俎》,与上文相连:“上苑之苹婆,西凉之蒲萄,吴下之杨梅,美矣。苹婆如佳妇,葡萄如美女,杨梅如名妓,荔枝则如冰肌玉骨、可爱而不可狎之广寒仙子。”

    苹婆叶大而韧,可用来包粽子,广州泮溪酒家有“豆沙粉果”,也用苹婆叶来包裹。苹婆的果实像板粟,吃法也同。江南有粟子黄焖鸡,岭南则有凤眼果炆鸭。炆排骨炆鸡炆鹅都有。

    《花镜》中不曾收录苹婆,拟其文仿做之。一笑。此花摄于桂林雁山植物园。

 

苹婆

苹婆

苹婆

苹婆

苹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一瓣莲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