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陈淏之《花镜》卷六花草类考
雨久花:
   
雨久花苗生水中,叶似慈菇。夏月开花,似牵牛而色深蓝,亦水藻中之不可少者。
 
注释:
1,系雨久花科(或作水葵科)水生草本,别名水葫芦、洋水仙、凤眼莲。初生之叶为狭长披针形,渐次阔大呈圆心脏形。夏秋间抽出花梗,开紫色或带白色花,排列成圆锥花序,颇鲜艳。
2,雨久花系明末传入,本书首先著录,目前华南和长江流域各地都有放养,由于它生长快,产量高,亩产五~七万斤,是解决生猪及家禽饲料的一个好办法,而且可供绿肥。
 
蓝紫按:
   
水葫芦大家都很熟悉了,却不知它有这么文艺的名字,雨久花。凤眼莲也形象,那花瓣上一只像孔雀尾羽上的凤眼,多么美丽。这书里的注释有一点错了,水葫芦是凤眼莲(凤眼蓝),但不是雨久花,虽然属雨久花科。
   
雨久花科植物全世界有九种,中国原有雨久花,后来引进了水葫芦(凤眼蓝),后来又引进了梭鱼草,如今有三种了。
   
水葫芦产量高,在于它的繁殖方式,是几何倍数的增长,二生四、四生八、八生十六……在五天一个周期的分裂繁殖中,只需要一个月,一株雨久花就可以分裂出吓死人多的那个数字。照这个速度,全世界的水域面积都会被它侵占。而目前仍然没有到它一统江湖的恐怖境地,是时间和温度问题。只有在摄氏25度以上,它才会生长,而在摄氏10度以下,它就会冻死。那就意味着在上海,它的生长时期只有90天。这是基因带来的问题,同样也由基因替它解决。
   
水葫芦除了作饲料,还是过滤水质的极佳生物办法。经它过滤过的浑浊的水,可以变得清澈。在河流的一段种植水葫芦,下游的水就干净了。有一次看一档节目,说在印度某地,当地居民用水就是在水源下挖三个池子,每个池子都种上水葫芦,让水流过三个池子。这下过了三次之后,那水已经和池子上的来水泾渭分明,洗水或用水都是靠这天然的净水设施。 
   
说起这水葫芦的传播,还和世博会有关。有一年的世博,南美人拿了这花养在他们的馆里,去看的人一看咦花有趣啊,在水里飘着,花又美丽,长得又快,是个好东西,于是大家都引种,至此遍布四大洲。世博会威武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