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STAN&ISOLDE》/《王者之心》

标签:
tristanisolde特里斯坦伊索尔德《王者之心》文化 |
分类: 影楼 |
中影在引进这部片子的时候,把片名给改了。《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变成了《王者之心》,这一改,就莫名其妙了。王者之心,摆明了主角是康沃尔国王马克,但在这个故事里,马克国王从来都是个配角,他和伊索尔德的婚姻,是造就这一个爱情故事流传千年的背景。发行方的考虑也许是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不为大多数国人所知,搞两个读起来都不顺溜的名字,不如来个四平八稳的,有王者,有勇士,有美女,有奸情,够刺激,好,票房大卖。
其实这个故事,早在1930年,朱光潜先生就有译本行市,译名为《愁斯丹和伊瑟》,由开明书店出版,后又有罗新璋先生的译本,名字叫《特里斯当与伊瑟》,1992年由人民文学社出版。而在西方,这个故事的流传,更是自12世纪起就有了,行吟诗人们吟诵在英法海峡之间,挑起了多少骑士与贵妇的情丝。它最早流传于古代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凯尔特人中,贝罗尔在1160年就写成《特里斯当传奇》,近代学者约瑟夫.贝迪耶用他的版本写成了一个完整故事,于1910出版,遂成定本。朱光潜的译本就是用的这个底本。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故事,几乎成了中世纪爱情的缩影。爱情可以让一切东西让道,包括种族、家国、忠诚、友谊、君臣父子、夫妇人伦,在爱情的面前,这些都不足一提。越是阻碍重重,爱情越是光芒万丈,在黑暗的中世纪,它给了听众对光明的向往。
假设一下,如果特里斯坦娶了伊索尔德,那会是一个什么样子?都不用去想这个问题。平凡的婚姻,是锻造不出这样的史诗悲剧的,所以马克国王注定是一个千年男配,他失去一只手救下的男孩,是他一手塑成的。他的那只失去的手,便是三人的命运之手。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必得在这样的国仇家恨情愁之中,才能把爱情写得那么无可奈何。
关于药酒,那是传唱者给他们的行为找的理由,饮不饮药酒,他们都必将相爱,背叛一切可以背叛的原则。在电影中,药酒被删了。很好,现代人不那么假装害羞,爱就爱了,偷就偷了,我们会得接受。但对中世纪的听众那个脆弱的小心肝来说,药酒非饮不可。他们并且把药力设定了一个时间限制,三年。三年之后,药力消退,爱情逝去,光彩不再。三年的设定,让药酒的功效再一次得到肯定一定以及确定,它让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爱情避免了卫道士的抨击,它让爱情有土地可以萌发,有天空可以飞翔,有心灵可以触碰,有青春可以放肆。听众等着药力消退后两人恢复理智,又有什么狗血情节可以编造。可是古时的诗人是浪漫的拥护者和制造者,他们挑战的是黑暗的宗教和世俗的平凡,他们不是TVB和韩剧的婆婆妈妈们,他们容不得歌颂中的爱情出现这样的事,因此特里斯坦死了,伊索尔德不知所终。爱情必将永存。
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的故事,贯穿整个西方历史,它是浪漫主义的代名词,历代画家喜欢的题材。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1849-1917)画过:
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1898)画过:
还画过不只一幅:
不约而同,他们都把重点放在了饮下药酒这一场景上。喜欢这个故事的人可以说,他们身不由己。但这个身不由己,其实是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肯定。藉着这个借口,他们可以爱得肆无忌惮。也许谁都希望把毒药当春药饮下,去赴一场以生命为代价的爱情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