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笑谈巴解其人 痛诉革命家史——吃蟹记

(2007-10-13 23:48:22)
标签:

美食/厨艺

巴解

螃蟹

大闸蟹

分类: 厨房

笑谈巴解其人 <wbr>痛诉革命家史——吃蟹记

  马季有个相声,形容南方人性子慢,说他坐火车从上海到北京,对面那人一路上吃一只螃蟹就吃到了。此话虽然夸张,倒也说明了吃螃蟹确实花时间。我家吃蟹,不是挑节假日就是在星期天,不然还真没那个工夫。

  李渔袁枚丰子恺,都在他们的书里细细说过他们吃蟹的乐趣。吃蟹之事可乐,盖因实在琐碎不过。什么事情,一细一繁,可说的就多了。就像今天买蟹,有个中年男子在我前面,只买一只,挑了只雌的付了钱走了。我刚在偷笑,卖蟹的人就说,不要小看他哦,他每天买一只,天天都来。我马上肃然起敬:这是个吃客。蟹之一物,本就应该慢慢品味,而不是饕餮狂嚼,一天一只,浅尝辄止,恰到好时,细水长流。

  我买了三雌三雄,一人可分两只。蒸得滚热烫手,捧着大快朵颐,边吃边聊天。吃蟹是增进家人情感的好时机。

  孩儿他爸说谁说第一个吃蟹的人是勇士,我看是个馋痨坯。我孩儿就问谁是第一个吃蟹的人。我说是巴解。他问:八姐?是个女的?我笑,说:不是刘三姐对歌,杨八姐游春那个八姐,是解字底下加个虫。传说巴解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后来就把他的名字下加个虫字,成了螃蟹。我孩儿说,巴字加个虫,也不是螃啊。我说:都说是传说了,这些都是后人附会出来的。孩儿又说螃蟹又不是虫。孩儿他爸说:不是虫叫虫的多了,老虎是大虫,蛇是长虫,蟹是爬虫。我忙说:打嘴打嘴,吃饭呢,不许说吓人道怪的物事。

  然后开始痛诉家族史:三十多年前,七十年代中,俺爹在一个秋天出差,顺路回了下俺娘的老家,太湖边的溧阳小城。正是秋高稻熟时节,田里螃蟹正肥,只卖两分钱一只——彼时大家的工资都是四十多元。

  (听到这里,我孩儿两眼放光,说:这么便宜!那我就只吃蟹肚,不吃蟹脚。我说:你怎么跟你的外婆我的妈是一个样呢?她从小到老,吃蟹就只吃蟹肚,不吃蟹脚蟹钳。都是她的老娘我的外婆惯的。孩儿问:后来呢?)

  ——后来,你的外公我的爹,是个懒人,比你外婆还懒,这种细碎东西不爱吃。我的外婆你的太外婆,就剥了一天的蟹粉蟹黄蟹膏,用猪油熬了,装在一只瓷罐里密封了,足足有五斤!让俺爹带回来给俺娘吃。

  (听到这里,孩儿他爸两眼放光了:蟹粉油啊,煮面、拌饭、烧豆腐、清蒸狮子头、烧塌苦菜……我们也熬吧?我白他一眼:美得你,谁剥?)

  ——谁知俺爹带了这罐蟹粉油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继续上路,去山东转了一圈后,回到家里,俺娘捧着她的亲娘的一颗爱女之心的爱心蟹粉油罐子,先陶醉了一番,然后打开一闻,眼前一黑,指着俺爹就……满满一罐蟹粉油啊,全都臭了。

  (孩儿他爸啊一声,跌脚道:多少工夫啊。虽然蟹便宜,但花的心血大。何况那年月,猪油值钱。照说用油封了,不会坏呀。)

  我说:火车上闷着,又热又颠,就坏了呗。从那以后,我家一吃螃蟹就要拿我爸取乐,已经成为传统节目了,现在这个节目要在这里传下去。

  说完大笑三声,吃得一脸一手的腥香。

  吃大闸蟹,先要会挑。光这个就很有学问。每次吃蟹,都会有黄多膏满一咬“唔”一声美死人的,也有没黄没膏剥来一看摇头咂舌的。没有一次是买到只只都好的,这也算满则溢、盈则亏,不好强求的了。买的时候拈拈份量,掐掐蟹脚,看看腹甲凸不凸、满不满、透不透红,还要八只脚两个螯都全的。
  其次,蒸也是有诀窍的。有的说用淡盐水煮,有的说蒸。各有各的道理。我喜欢蒸,翻过来腹部朝上,这样蒸的时候蟹黄油正好被蟹盖接住,不至于浪费。蒸的时候蟹腹上放一片姜。为避免病菌寄生虫,蒸的时间至少要20分钟。蒸时要用绳子绑牢,这是为了不让蟹受热后乱爬乱逃,挣脱蟹脚,致使蟹油流失。
  吃蟹也有讲究。吃一只拿一只,其它的放在蒸笼里。先吃蟹脚,蟹脚吃完,蟹肚也稍凉了,拿着才不至烫手。掰开蟹盖,取出壳里的沙囊,腹里的六角板,还有蟹胡子不要,沙囊有沙,六角板至寒,蟹胡子是过滤器,三样都不能吃。

  当然姜醋也是必须的。虽说大闸蟹什么都不蘸就很美味,但酒末涤腥还用醋,性防积冷定须姜。蟹乃大寒之物,多吃点姜暖暖胃,养好身体,等着十月里吃雄蟹。九雌十黄嘛。

笑谈巴解其人 <wbr>痛诉革命家史——吃蟹记
 
 
笑谈巴解其人 <wbr>痛诉革命家史——吃蟹记
 
笑谈巴解其人 <wbr>痛诉革命家史——吃蟹记
 
笑谈巴解其人 <wbr>痛诉革命家史——吃蟹记
 
笑谈巴解其人 <wbr>痛诉革命家史——吃蟹记 
笑谈巴解其人 <wbr>痛诉革命家史——吃蟹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