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学区房”

标签:
学区房择校高价房就近入学教育 |
分类: 评事街 |
http://s2/mw690/001zfFrEzy74oTA9dER31&690
(引子)
教育话题里,我最不愿意讲的就是学区房。因为它太复杂、也太诡异。
但是,架不住各路媒体的兄弟姐妹。他们在做相关报道时,频频打出“帮帮忙”的感情牌,要我讲这个一言难尽的话题——“用几句话的功夫”。
因此,这一年多来,我讲的最多的教育话题……之一……也是学区房。
甚至,还屡有做房地产行业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来邀,要我在他们高大上的沙龙、论坛上谈学区房。
这让我非常惶恐。
我不懂房地产。而这个板块的人要谈学区房,我想,不会是仅仅谈教育理想。
教育话题里,我最不愿意讲的就是学区房。因为它太复杂、也太诡异。
但是,架不住各路媒体的兄弟姐妹。他们在做相关报道时,频频打出“帮帮忙”的感情牌,要我讲这个一言难尽的话题——“用几句话的功夫”。
因此,这一年多来,我讲的最多的教育话题……之一……也是学区房。
甚至,还屡有做房地产行业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来邀,要我在他们高大上的沙龙、论坛上谈学区房。
这让我非常惶恐。
我不懂房地产。而这个板块的人要谈学区房,我想,不会是仅仅谈教育理想。
http://s13/mw690/001zfFrEzy74oTDyZxq8c&690
(壹)
学区房是个什么理念(是个什么鬼)?
我以为,“学区房”它是个复合词,它由两个名词“学区”和“房”集合而成。
前一个词,是教育的概念;而后一个词,在这个结构的词组里,则是楼市(房产)的概念。
可见,学区房是个跨界概念:既与教育相关,又与楼市相关。
实际上,现实生活里为学区房纠结的人,也正是在这两个板块有需求的人。
只不过,有的对“人事”的需求更强、有的则对“房事”的需求更旺,而已。
广义上讲,政府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划定了施教区,实行“免试、就近入学”。那么,一所学校对应的那片施教区里,每个适龄孩童居住的家(房),都是该学区的学区房。
按照这个理念,每个家庭都有学区房;如果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去施教区的学校上学,怎么会从学区房里飞出那么多幺蛾子来?
又何至于让那么多人如此纠结、如此爱恨交加?
(壹)
学区房是个什么理念(是个什么鬼)?
我以为,“学区房”它是个复合词,它由两个名词“学区”和“房”集合而成。
前一个词,是教育的概念;而后一个词,在这个结构的词组里,则是楼市(房产)的概念。
可见,学区房是个跨界概念:既与教育相关,又与楼市相关。
实际上,现实生活里为学区房纠结的人,也正是在这两个板块有需求的人。
只不过,有的对“人事”的需求更强、有的则对“房事”的需求更旺,而已。
广义上讲,政府为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划定了施教区,实行“免试、就近入学”。那么,一所学校对应的那片施教区里,每个适龄孩童居住的家(房),都是该学区的学区房。
按照这个理念,每个家庭都有学区房;如果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去施教区的学校上学,怎么会从学区房里飞出那么多幺蛾子来?
又何至于让那么多人如此纠结、如此爱恨交加?
http://s8/mw690/001zfFrEzy74oTHEeovb7&690
(贰)
原来,人们说的学区房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区房,而是指优质、名校对应的施教区住房。
说简单点就是:住在这个房子里,就能上这所学校。
这通常有两大类:一类是老城区所在公办小学和初中名校对应的施教区的住房;一类是新城区、新楼盘进行的教育配套建设,其公办名校对应覆盖的施教区内的楼盘和住房。
我不懂楼市,但也知道一个基本事实:房产也好、楼盘也罢,只要套上了一个名校学区房的概念,就好卖,就能卖好价钱。
那么,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接受政府划定的施教区学校、不待见自己本来就具有入学资格的房产,而要去追求“另一种”学区房、并为此不惜花费巨大呢?
主要是因为“另一种”学区房是名校学区房。
说到底,是为了择校——通过择房实现择校。
(贰)
原来,人们说的学区房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区房,而是指优质、名校对应的施教区住房。
说简单点就是:住在这个房子里,就能上这所学校。
这通常有两大类:一类是老城区所在公办小学和初中名校对应的施教区的住房;一类是新城区、新楼盘进行的教育配套建设,其公办名校对应覆盖的施教区内的楼盘和住房。
我不懂楼市,但也知道一个基本事实:房产也好、楼盘也罢,只要套上了一个名校学区房的概念,就好卖,就能卖好价钱。
那么,为什么人们不愿意接受政府划定的施教区学校、不待见自己本来就具有入学资格的房产,而要去追求“另一种”学区房、并为此不惜花费巨大呢?
主要是因为“另一种”学区房是名校学区房。
说到底,是为了择校——通过择房实现择校。
http://s12/mw690/001zfFrEzy74oTLt3btfb&690
有意思的是:学区房的走强与严控择校成正比。
例如南京这些年来越来越紧地控制择校,而南京的学区房尤其是名校的学区房也一直看涨。
例如我最近看到365淘房的数据显示:琅琊路小学的学区房都超过60000元/㎡。
当然,看涨的重要原因也由于南京房地产价格猛涨。但是,如果将上述案例抽掉“琅小学区”的实质,就凭那些个老旧、甚至是破旧的房子,能卖这个天价?
再次声明:我不懂楼市房地产。
我还听说过这样的案例——
在南京房价6000/7000的时候,有人用8000以上的价格买了北京东路的学区房。孩子从北京东路小学一直读到南外高中毕业,然后用40000多的价格卖掉了房子。
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有意思的是:学区房的走强与严控择校成正比。
例如南京这些年来越来越紧地控制择校,而南京的学区房尤其是名校的学区房也一直看涨。
例如我最近看到365淘房的数据显示:琅琊路小学的学区房都超过60000元/㎡。
当然,看涨的重要原因也由于南京房地产价格猛涨。但是,如果将上述案例抽掉“琅小学区”的实质,就凭那些个老旧、甚至是破旧的房子,能卖这个天价?
再次声明:我不懂楼市房地产。
我还听说过这样的案例——
在南京房价6000/7000的时候,有人用8000以上的价格买了北京东路的学区房。孩子从北京东路小学一直读到南外高中毕业,然后用40000多的价格卖掉了房子。
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
http://s7/mw690/001zfFrEzy74oTOXGce06&690
(叁)
至此,必须说说择校这件事了。
“天下苦秦久矣!”民众、尤其是大城市的民众,苦择校亦久矣。
择校起于何时实在难考。有的家长买学区房时,振振有词地说孟母是择校之母,我只能呵呵。
(叁)
至此,必须说说择校这件事了。
“天下苦秦久矣!”民众、尤其是大城市的民众,苦择校亦久矣。
择校起于何时实在难考。有的家长买学区房时,振振有词地说孟母是择校之母,我只能呵呵。
http://s5/mw690/001zfFrEzy74oTSh4Xi64&690
梳理一个大致的脉络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江苏发端、中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上大学从许多家庭祖祖辈辈的梦想变成现实,高考迅速成为教育指挥棒,教育的理念、价值观、办学思想、教育过程、培养目标包括评价体系等等,全部向高考倾斜,应试教育长成巨人;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萎缩、普通高中扩大;不同学校由于政策、资金、生源等重要因素的作用,马太效应凸显,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乃至教育的不公平逐渐生成并且坐大,名校和一般学校的差距、尤其是考试评价差距越拉越大,择校理所当然的发生。
梳理一个大致的脉络吧: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江苏发端、中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上大学从许多家庭祖祖辈辈的梦想变成现实,高考迅速成为教育指挥棒,教育的理念、价值观、办学思想、教育过程、培养目标包括评价体系等等,全部向高考倾斜,应试教育长成巨人;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萎缩、普通高中扩大;不同学校由于政策、资金、生源等重要因素的作用,马太效应凸显,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乃至教育的不公平逐渐生成并且坐大,名校和一般学校的差距、尤其是考试评价差距越拉越大,择校理所当然的发生。
http://s4/mw690/001zfFrEzy74oTUQDYf33&690
根据路径依赖原理,择校从政策允许的高中(中考)迅速向下发力,演变成择初中(小升初)、择小学,甚至是择幼儿园。
老百姓的认知很现实:上这家幼儿园就能进这所小学,上了这所小学就能上这所初中,上这所初中才能考进那所高中,上那所高中才能考个好大学……
不得不承认,在曾经的历史时段里、甚至一直到现在,老百姓的这个认知并不全是盲人摸象、也不能简单斥之为没有道理。
所以他们觉得:择校是为了孩子好,是应该也是必须的。
而在很长时间里,政府并没有有效控制住择校的蔓延,除了“择校到民办”的指针导向,公办学校也没有禁止住各种形式的择校,并且从择校费、赞助费中获得收益。
全国的大城市里,择校的路径都差不多:要么靠权,要么靠势,要么靠钱,要么靠房。
说得刻薄一点,学区房是择校催产素作用下产出的孽种,又靠房地产暴利的滋养而野蛮生长。
根据路径依赖原理,择校从政策允许的高中(中考)迅速向下发力,演变成择初中(小升初)、择小学,甚至是择幼儿园。
老百姓的认知很现实:上这家幼儿园就能进这所小学,上了这所小学就能上这所初中,上这所初中才能考进那所高中,上那所高中才能考个好大学……
不得不承认,在曾经的历史时段里、甚至一直到现在,老百姓的这个认知并不全是盲人摸象、也不能简单斥之为没有道理。
所以他们觉得:择校是为了孩子好,是应该也是必须的。
而在很长时间里,政府并没有有效控制住择校的蔓延,除了“择校到民办”的指针导向,公办学校也没有禁止住各种形式的择校,并且从择校费、赞助费中获得收益。
全国的大城市里,择校的路径都差不多:要么靠权,要么靠势,要么靠钱,要么靠房。
说得刻薄一点,学区房是择校催产素作用下产出的孽种,又靠房地产暴利的滋养而野蛮生长。
http://s1/mw690/001zfFrEzy74oTXy3yU40&690
(肆)
因为学校的社会评价良莠不一,所以择校成风;但是人们也会追问,学校(小学、初中)的差距真的这么大么?如果有差距的话,什么才是最大的差距?
这是一个直击择校理念(理由)的问题。
先说差距:以高考结果比,是很大啊!名牌高中的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名校录取人数,远非一般高中可比。
高中比高考,初中和小学呢?
一样啊!小学比升入名牌初中的结果;初中比考进名牌高中的数据。
不是也有幼儿园私下在比有多少孩子进了拉力琅么!
(肆)
因为学校的社会评价良莠不一,所以择校成风;但是人们也会追问,学校(小学、初中)的差距真的这么大么?如果有差距的话,什么才是最大的差距?
这是一个直击择校理念(理由)的问题。
先说差距:以高考结果比,是很大啊!名牌高中的高考录取率、本科录取率、名校录取人数,远非一般高中可比。
高中比高考,初中和小学呢?
一样啊!小学比升入名牌初中的结果;初中比考进名牌高中的数据。
不是也有幼儿园私下在比有多少孩子进了拉力琅么!
http://s6/mw690/001zfFrEzy74oU0oX1Xa5&690
发现什么问题了么?各级学校,比的都是一个叫做“升学”的东西。这说明,作为学校、甚至作为名校,它们的评价指标是单一的“考试/升学”评价。
我承认,在曾经的年代里,我说过某名牌初中就是中考补习班,某名牌高中就是高考补习班,补习期三年,根本得不到初、高中应该给学生们的全面的人的教育,只有考试、只有分数。
但家长们不以为然啊!他们对这种名校趋之若鹜。他们说:择校就要择这样的学校!
校与校之间最的差距是什么?不是校舍、不是电脑、不是运动场,甚至都不是老师,而是生源。
恰恰是择校导致了生源的分层和异动,导致了符合应试教育规则的生源集中到了一起;然后,又以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来区分学校的好和差、强和弱。
发现什么问题了么?各级学校,比的都是一个叫做“升学”的东西。这说明,作为学校、甚至作为名校,它们的评价指标是单一的“考试/升学”评价。
我承认,在曾经的年代里,我说过某名牌初中就是中考补习班,某名牌高中就是高考补习班,补习期三年,根本得不到初、高中应该给学生们的全面的人的教育,只有考试、只有分数。
但家长们不以为然啊!他们对这种名校趋之若鹜。他们说:择校就要择这样的学校!
校与校之间最的差距是什么?不是校舍、不是电脑、不是运动场,甚至都不是老师,而是生源。
恰恰是择校导致了生源的分层和异动,导致了符合应试教育规则的生源集中到了一起;然后,又以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来区分学校的好和差、强和弱。
择校,就这样循环成一个怪圈。
这个怪圈是一个双核结构:一个核叫好学生,另一个核叫学区房。
这个怪圈是一个双核结构:一个核叫好学生,另一个核叫学区房。
http://s13/mw690/001zfFrEzy74oU3zA2E4c&690
(伍)
看出学区房背后的怪异了吗?
学区,意味着优质教育资源;房,意味着财富的巨大增值空间。
争夺优质教育资源,意味着对政府分配教育资源的不满意。当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强力推进依法办学、力图控制乃至消灭择校的时候,当权力、人脉、赞助费都无法顺利实现择校目标的时候,学区房就成了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可靠途径。
遑论有很多家庭原本就有改善住房、为子孙后代寻找好学校的刚需。
遑论学区房尤其是名校学区房价格巨大的升值潜力。
如此符合经济学原理,如此符合市场规律,如此符合消费者需求,学区房不火似乎天理不容啊!
趋利避害,原本就是人性。
(伍)
看出学区房背后的怪异了吗?
学区,意味着优质教育资源;房,意味着财富的巨大增值空间。
争夺优质教育资源,意味着对政府分配教育资源的不满意。当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强力推进依法办学、力图控制乃至消灭择校的时候,当权力、人脉、赞助费都无法顺利实现择校目标的时候,学区房就成了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可靠途径。
遑论有很多家庭原本就有改善住房、为子孙后代寻找好学校的刚需。
遑论学区房尤其是名校学区房价格巨大的升值潜力。
如此符合经济学原理,如此符合市场规律,如此符合消费者需求,学区房不火似乎天理不容啊!
趋利避害,原本就是人性。
http://s9/mw690/001zfFrEzy74oU67ozC28&690
然而,且慢!
学区房之所以能实现“择校”,其根本在于“免试就近入学”的法理。而“就近”,则通过划定学区来界定。
于是问题出现了:谁来划分学区?学区划分多大?学区是否一朝划定不再调整?
再者,如果越来越多的家庭通过购房来实现择校,则名校周围的适龄学童數量必然增长,一旦学区内生源数超出该校办学能力,怎么办?
电脑摇号——这意味着你的学区房只是有参加摇号的资格而已。
多校划片——这意味着你的学区房对应的不只是你想要的那所目标学校。
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资源和财富两个方面的风险:
你的学区房未必能追逐到你想要的优质教育资源、购房择校不仅要看钱、还要看命数和运气。
一旦学区的概念变得模糊、择校的前景变得迷茫,学区房恐怕将从美人变成美人骷髅,还奢望什么升值空间?
然而,且慢!
学区房之所以能实现“择校”,其根本在于“免试就近入学”的法理。而“就近”,则通过划定学区来界定。
于是问题出现了:谁来划分学区?学区划分多大?学区是否一朝划定不再调整?
再者,如果越来越多的家庭通过购房来实现择校,则名校周围的适龄学童數量必然增长,一旦学区内生源数超出该校办学能力,怎么办?
电脑摇号——这意味着你的学区房只是有参加摇号的资格而已。
多校划片——这意味着你的学区房对应的不只是你想要的那所目标学校。
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资源和财富两个方面的风险:
你的学区房未必能追逐到你想要的优质教育资源、购房择校不仅要看钱、还要看命数和运气。
一旦学区的概念变得模糊、择校的前景变得迷茫,学区房恐怕将从美人变成美人骷髅,还奢望什么升值空间?
http://s9/mw690/001zfFrEzy74oU8CWN218&690
(陆)
真的是一言难尽,但还是试着总结一下吧——
当下中国社会最大也是最难的民生三件事:教育、住房、医疗,学区房是前两难的叠加,难上加难。
学区房话题背后至少有三大主体:政府、学校、教育受众。
它们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互动关系导致了学区房议题的产生、也决定着它今后的走向。
毋庸讳言,当下这个社会,政府是主导。在学区房话题上,不能不看到土地财政的社会现实,它同时也是学区房话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句话:政府要卖地、要发展,要红红火火的楼市。
为此,就必须在新城、新区、新楼盘上做教育、也就是做资源平台。一方面是“配套”;另一方面是“拉动”。而从更多地配套名校看,其主要目的还是落在拉动;
从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看,背后还是政府。政府主导并落实义务教育办学,但是长期以来未能实现民众满意的教育公平和资源均衡;学校则被应试教育模式彻底框住,以优生、考试、升学为主要评价指标,明明暗暗的择校之门长期开启并从中得到人、财、物等种种现实利益;
教育受众——我指确实是因为孩子入学而购学区房的——是最纠结的。
在现实的教育生态中,他们择校之门被关闭、但择校之心不死,决计要让孩子进入名校。不惜耗银于积蓄,但求得逞于学区。
然而,学区的政策调整、房价的未来走向,又让他们首鼠两端、犹疑不决。
(陆)
真的是一言难尽,但还是试着总结一下吧——
当下中国社会最大也是最难的民生三件事:教育、住房、医疗,学区房是前两难的叠加,难上加难。
学区房话题背后至少有三大主体:政府、学校、教育受众。
它们的价值取向、社会责任和互动关系导致了学区房议题的产生、也决定着它今后的走向。
毋庸讳言,当下这个社会,政府是主导。在学区房话题上,不能不看到土地财政的社会现实,它同时也是学区房话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句话:政府要卖地、要发展,要红红火火的楼市。
为此,就必须在新城、新区、新楼盘上做教育、也就是做资源平台。一方面是“配套”;另一方面是“拉动”。而从更多地配套名校看,其主要目的还是落在拉动;
从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看,背后还是政府。政府主导并落实义务教育办学,但是长期以来未能实现民众满意的教育公平和资源均衡;学校则被应试教育模式彻底框住,以优生、考试、升学为主要评价指标,明明暗暗的择校之门长期开启并从中得到人、财、物等种种现实利益;
教育受众——我指确实是因为孩子入学而购学区房的——是最纠结的。
在现实的教育生态中,他们择校之门被关闭、但择校之心不死,决计要让孩子进入名校。不惜耗银于积蓄,但求得逞于学区。
然而,学区的政策调整、房价的未来走向,又让他们首鼠两端、犹疑不决。
http://s5/mw690/001zfFrEzy74oUb61Hm04&690
还有一个类主体不能不提,那就是开发商、包括楼市中介。
实际上,唱响学区房和学区房的高歌猛进,他们功不可没。而在那些为自家的学区房奋起维权的案例里,也不难看到开发商或中介对学区房信誓旦旦的售前承诺。
当然,一旦出现变故,他们往往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而且,几乎都是是推给政府。
客观地说,这个冤大头,有时候是真冤,有时候是真的不冤。
最后,留下两个思考题吧——
是不是学区房,谁说了算?
要不要买学区房,为什么?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一个类主体不能不提,那就是开发商、包括楼市中介。
实际上,唱响学区房和学区房的高歌猛进,他们功不可没。而在那些为自家的学区房奋起维权的案例里,也不难看到开发商或中介对学区房信誓旦旦的售前承诺。
当然,一旦出现变故,他们往往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而且,几乎都是是推给政府。
客观地说,这个冤大头,有时候是真冤,有时候是真的不冤。
最后,留下两个思考题吧——
是不是学区房,谁说了算?
要不要买学区房,为什么?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前一篇:单雯:不会K歌的昆曲女神
后一篇:被篡改的高考志愿为何“回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