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铁围栏挡得住血色玫瑰?

(2015-04-22 18:32:48)
标签:

衡水二中

防自杀铁围栏

高考工厂

应试教育

超级中学

分类: 评事街

 

    颇负盛名的衡水二中在高三教学楼上安装了全封闭的铁围栏。网友传说是防止学生跳楼,校方不予正式回应,但有教师称确系防范举措,而为了缓和气氛,还准备在铁栏杆上悬挂绿色植物吊兰。围绕这件事,各方舆论喧哗。

    人们大可以批判此举是学校化身监狱,学子沦为学囚;还可以深挖当下应试教育的根源,理解中学此举也是不得已——毕竟,半年里已有两起跳楼事件发生。这也难怪前往送饭的家长们看到被铁围栏封闭的教学楼后,并没有莫名惊诧,多数人反而感到放心了,觉得这也没什么,纷纷表示“挺一挺,三年就过去了……”

    在这样的大背景里,让人说什么好呢?

    要说批判,批判还少吗?且不提难倒总理的钱学森之问,就说对各地高考工厂的质疑和鞭挞,都足以将其掀翻几遍了。结果如何?高考工厂还是像“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烈日喷炎晒不死,严寒冰雪郁郁葱葱……”若论挖根,根子挖得也不浅了,高考这颗大树,它周边的土壤都被刨开了,其根系——无论好的烂的——也都显现在人们眼前了。甚至,药方都开出来了。

    若说大环境里的民众(以中国妈妈为代表的教育受众)心态,真有很多人会理直气壮地说装铁围栏也是为孩子好、没什么好责备学校的;推而广之,也真的有很多很多的家长认为孩子是不打不成才的,学校的军事化管理是对的,高考工厂才是最好学校,孩子从小到大择校补习竞赛是应该的,学习考试就是要拼命的,考上大学才是最大的孝顺的……

    即便自杀的案例就发生在自己孩子身边,他们也会觉得那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家的不会——直到,自家的娃也跳下去了。

    衡水二中恐怕是第一个装上防自杀铁围栏的,然而,它是孤立的存在吗?同类型的超级中学至少还可以数上几所(就不报校名为它做广告了),个个声名显赫,显赫到那些个并不出名的地区都以它为金字招牌,甚至还在当地拉动了餐饮住宿印刷出版通信交通金融等构成的高考产业链,成为政府重要的经济模式和财政来源。

    再进一步说,这样的高考工厂是孤立存在的吗?论数量,他们当然不及其它普通高中,但关键在于,它们代表(或曰顺应?倡导?引领?)了某种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尽管饱受质疑和批评,却与当下的教育体制和运行、评价机制高度吻合,与社会对人才的基准认知高度吻合,它们的产品(高分考生)受到包括名牌大学在内的大学的追捧和欢迎,更不用说那些因金榜题名而欣喜若狂的家庭了。对其他的中学来说,高考工厂可不是你想办就能办出来的,对高考工厂呲之以鼻的学校,大都还是非常眼热它们的升学率的。

    还不止于此。还有哈佛女孩的成功案例,还有虎妈狼爸的现身说法,还有更高逼格的专家“理性解读”。譬如:学习从来就不该是快乐的;譬如,美国的学生也很累;再譬如,你的爹妈不如人家,你只有对自己更狠才能让爹妈不自责……这些解读,虽然立意和语气各异,在我看来,其实和衡水二中铁栏杆上贴满的高考励志标语是一样一样的啊!

    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恢复高考快40年了,高等教育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也近20年了,批应试教育多少年了?不许择校多少年了?禁补令下了多少年了?不搞升学率排名多少年了?不准宣传、“炒作”高考状元多少年了?傻傻记不清。为什么?因为没有改变。

    因为没有改变,路就越来越狭窄,空间就越来越逼仄,而高考工厂就越来越有吸引力。如衡水二中,铁围栏后面的应届毕业生,竟然高达3000之众。这么乌泱泱的一大群人,以单一途径争逐名校目标,且孤注一掷般的没有退路,必然形成沉重的心理和生理压力。已经满弓,还有无形之手狠狠地拉弦,崩断是必然的。

    如此说来,安装铁围栏也就成了一种必然。

    富士康接连十几跳,老板装防护网了,该批吗?为什么衡水二中装了就该遭骂?无非是:你是学校,是培养教育人的神圣场所,不是血汗工厂,不是千篇一律的做插件!

    且慢!容我问一句:这样的地方它还能算是学校吗?它不就是高考冲刺集中营、高分考生制造厂吗?它们精确到每分钟的程序控制不就是一条流水线吗?那3000学子不就是一个个插件吗?它们的目的不就是将这些插件插到本科、插到名校去吗?还谈什么培养人教育人,还说什么教育神圣,好意思嘛?

    所以啊,铁围栏还是要装,该装。不仅衡水二中要装,全国各地的小学、中学、大学凡是发生过学生因学业压力、考试压力或因消极厌世、前途渺茫而纵身一跳的学校都该装。不好看怕什么?校貌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升学故,二者皆可抛。

    更何况,还可以在冷冰冰的铁围栏上挂上美丽的吊兰。即便还有人跳,那飞溅的血也可以被描绘成一朵玫瑰。

    那是中国式应试教育的血色玫瑰。

 

                                                                   2015.4.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