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府部门发布预警短信值得肯定 (零距离读报)

(2012-08-12 14:47:17)
标签:

省卫生厅

短信预警

炭疽病

信息公开

7.21暴雨

杂谈

分类: 零距离读报

 今天的《现代快报》报道说:昨天有不少移动手机用户收到了一条署名为省卫生厅、提醒防范传染病的短信,引起了市民的关注。绝大部分市民肯定了这样的做法,认为这样的方式很新鲜,能够起到较好的提示和服务作用;也有一部分市民担心,是不是最近全省有了大的疫情,所以官方发信息来提醒公众预防?

 

我也收到了这条短信,并没有产生诸如担心、恐慌那样的感觉。相反,我觉得官方发出这条短信是有必要的、标注主管部门名称更是一种进步。因为我们都知道或感到:每每面临重大灾难或事故、老百姓欲知详情时,官方经常是缺位的、至少是第一时间缺位。现在亮明身份发出提醒短信,至少说明政府部门在尝试以新的形式与民众进行信息沟通,这当然是好事。

我之所以说这条短信发的好,是因为在它短短数十字的背后、在民众读到这条短信的一些个反应的背后,隐约透出来一些值得我们评析和思考的东西。

首先要说政府主导发布的重大信息。让我们回想一下,诸如地震、洪水、疫情等等事关公众的信息,从发端到结束、在曾经的制度里都曾经是不公开的。就疾病疫情发布而言,这种不公开是在2003年抗击非典之后才被打破的。而信息公开本身,对全民自觉防范和政府主导救治,最后战胜非典,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那时候起到现在,10年过去了,在“重大信息公开”这件事上不能说政府完全无所作为,但是与政府应该做到的和民众有权知道的相比,显然还差得很远。远的不说,就是致79人死亡的北京7.21大暴雨,就有民众质问有关部门:为什么不发短信预警?民众以为若有预警,就会有相应的防范,就可能会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见,在重大灾害--无论天灾还是人祸到来的时候,全民的预警防范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我们来谈谈如何发布。昨天的短信内容仅寥寥数十字,也没有什么重磅信息,只是提醒。但是省卫生厅首次发出这样的信息,我个人猜想多少与最近少数地区发现少数皮肤炭疽病有关,至少在这条短信中是列举了这个病的。尽管我们这几天已经先后在网络和其他媒体上看到了相关报道,但来自医疗卫生权威部门的信息还是会加强人们的防范心理。就主管部门而言,它没有因为疾病并没有大规模流行就不发布(一开始非典也是这样的,因瞒报、不报酿成大规模跨地区传染),现在有恶性传染病露头了,也查明原因并控制在一定范围了,就把这个信息告诉给公众,让公众提高警惕,做好自身的防范。由此可见,在如何发布信息这个点上,实事求是、及时准确是最重要的。

第三,要说说公众反应了。报道也说了,有些市民收到这条短信是有担心的,他们揣测:连官方都破天荒发来短信了,是不是已经有了大的疫情了。这种恐慌心理以及由恐慌而造成的事态我们也见过,比如日本福岛核事件之后发生在中国众多城市的抢盐风潮。这显然不是政府愿意看到的。如果政府有关部门在做预警信息发布的风险评估时过多担心类似风险,也许就会影响他们发布信息的决策。对此,我有三点要说:第一,公众可能产生的担心甚至是恐慌,恰恰是长期以来的政府信息不公开造成的,越暗箱越恐怖;第二,发布预警信息只是政府整套预警方案的一部分,如何防范连锁风险应该是预案的一部分;第三,即便发生了类似抢盐的恐慌,最好的化解方法仍然是持续的信息公开、充足的物资供应和对不法商贩的依法打击。那样,恐慌和谣言都会不攻自破。

回到昨天那条信息的本身。省卫生厅有关人士说了:发布短信不是因为传染病流行,而是台风过境的知识提醒。看上去也是不想让公众过度解读。也好!你提醒比不提醒好、你卫生厅的提醒比别的提醒好。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同样内容的一条信息,发布者不是省卫生厅,而是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或是什么房地产商、保险公司、大卖场、补课培训机构等等,效果是不是不一样?像幽灵一样打不死除不掉、像苍蝇一样嗡嗡乱叫的垃圾短信,我们每天收的还少吗?和那些垃圾相比,这样的短信都可算得上是精品了!

(江苏城市频道 2012.8.12 http://www.jstv.com/c/cs/ljl/201208/t20120812_1042678.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