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应急防范,更要长治久安 (零距离读报)
(2012-08-04 16:38:04)
标签:
苏拉达维台风7.21暴雨下水道应急预防长远规划杂谈 |
分类: 零距离读报 |
苏拉和达维这一对台风双胞胎,在几天前还被我们视为“怪胎”,因为它们威力巨大、接踵而至,伴随着巨大的破坏力杀伤力。气象专家称其为60年来正面袭击江苏的最大台风。各方面都为抗击这对台风做好了准备。可是,就像老天爷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这对台风偏偏分道扬镳,先后绕过了南京到别处去了。于是网友们乐得吐槽了,说南京有“大神”在此,台风不敢冒犯;说此前种种的准备是虚惊一场,台风只是让我们吓了一跳。
仅仅被吓了一跳恐怕是一种幸运。毕竟,台风没有给我们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台风到来之前,各级政府及其相关机构和部门也为应对强台风做了一系列的准备,特别是沿海地区,对渔业、海滨旅游业、城市居民老宅和危险地段住户,都做了停业、加固、疏散等一系列工作,应该说,动员量是比较大的。据微博信息说,在南京中心城区的一些地铁入口和过街地下通道口,也堆起了挡水的沙袋。可以说,所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动员,就是为了应对一场可能来到、可能是60年来最厉害、可能造成巨大伤害的、然而又难以精准预测的风暴潮。
台风年年防,今年更不同。因为北京7.21大雨及其令人心痛的画面仍然历历在目。78条生命消失在共和国首都的土地上,心痛之余,是深深地心寒。暴雨如刀、洪水猛兽,确实天灾无情;可诺大个首都的街道上,竟然积水四五米,开着车都面临灭顶之灾。这就不能不让公众将视线从高耸云端的摩天大楼上移开,转而去审视平常看不到的下水道;就不能不让人们去比对、去追问天灾背后究竟有没有人祸。也许我们会问出十万个为什么?那么,谁来回答?除了专家告诉我们这场大暴雨是61年以来最大的暴雨、就算我们也信了是最大之外,谁来回答下水道的问题。有人说,下水道是一座城市的良心,那么,谁来摸着良心回答老百姓关于城市良心的问题?
说上述这段话并不意味着我的个人情绪还失陷在7.21的北京暴雨及其造成的灾难里,我是想就此提出两个关键词:一个叫应急防范;另一个叫长治久安。
所谓应急防范,就像这次预测双台风将袭击江苏、进而进行防台总动员一样,是必须的。老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无论是个人、家庭、政府、社会,一旦遭遇困境或灾难,总有应急的时候。也因为灾害及其后果往往都难以预测,所以应急只有不足、没有过头。应急的核心应该是充分的预案和人财物的动员和投放。如同江苏这次下了大力气做防范,结果台风没来,但你不能说应急做得过分,没必要做那么大动静。在北京721大雨后,就有追问:为什么不通过手机短信等发预警?如果有预警的话,至少人们会有个防范的心理准备,不至于措手不及。
比应急更重要的是长治久安。应急毕竟是临时的、一对一的,被动防范的,而长治久安则是长远的、主动的、多功能的。对城市建设而言,所谓长治久安,意味着科学的、长远的规划,意味着宜居的、安全的建筑,更意味着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的以人为本的爱民之心。失去了人文情怀、不顾及子孙后代,一味地追逐看得见的政绩和可以预期的仕途官位,就很难甚至不可能做好城市建设的长治久安。而真正践行了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又怎么会不下大力气去打造长治久安?又怎么会让一场暴雨夺去那么多的人命?
要论GDP,我们是巨人了,排行老二了。可我们跟强国除了比GDP、比奥运会金牌之外,能不能也比比别的?比如比比全民体质和素质、比如比比下水道。比过以后也许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现在整个国家、整个社会还像是在“应急”,而我们其实更需要的是“长治久安”。
(江苏城市频道 2012.8.4 http://www.jstv.com/c/cs/ljl/201208/t20120804_10307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