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扶困要从现在做起 (零距离读报)
(2012-05-20 10:20:40)
标签:
助残日残疾人免费公交残联杂谈 |
分类: 零距离读报 |
明天(5.20)是全国助残日,这几天媒体上关于扶助残疾人的相关报道也就多了起来。比如已经多次报道过的关于残疾人出行、享受免费乘坐公交、地铁的优惠政策。但是很多人、特别是残疾人及其家属还是注意到媒体上的说法仍然不太明确,多是用诸如“可望”、“有望”、“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大”等等不确定的表述,而这样的话几乎年年都在说,残疾人年年都在等;可就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说的不明确当然怪不得媒体。尽管媒体会唱节日歌,就像到了3月5号前后就报道学雷锋一样,到了助残日这样的特殊日子会比往日更多关注这个群体,但是发布政策性消息还是得听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发布新闻的一方说“有望”,媒体总不能说“确定”,这是明摆着的事情。那么让人们感到不乐意的、那个似乎总也等不来的“有望”究竟在哪儿呢?“有望”什么时候才能变成让残疾人切身享受的实惠呢?这就要看有关方面、有关部门的实际工作了。
据媒体报道,江苏已经有一些城市实施了对残疾人的出行优惠政策,应该说已有先例。省会南京目前50万残疾人中,有40万在市区居住,其中办理了残疾证的也有10万之众。他们是一个应该得到政府和全社会扶助、援助、和救助的弱势群体。从法律层面上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有法律保证,而从社会层面上,助残济贫、扶弱救困原本就是我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所以现在的问题是,要将法律的、道德的、政府的、民间的、让利的、公益的等等扶助残疾人的政策、办法一件件地落到实处,使之尽快、尽早惠及数十万残疾人群,而不是象瞎子磨刀一样,总是说:快了!快了!
如果总是说“快来了”、却又总是来不了,我想无非是一个原因:就是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为有关各方想了想,也觉得挺难的,难在哪儿?难在这事的牵扯面大、综合度高,跨行业跨部门。比如说免费乘坐公交地铁轮渡什么的,至少和残联这样的社会团体有关吧?和民政、交通、客管这样的部门机构有关吧?和公交公司、地铁公司、轮渡公司这样的企业有关吧?但是我又想了想,如果各方都有急迫感、都对残疾人的境遇感同身受,那么办成这件事真的也不难,在政府机构和部门,无非是整合协调资源、制定政策条规或提供专项补贴;在社会组织和公益团体,无非是当好残疾人的代表、切实帮助其维权、提供志愿服务;在公交地铁等企业,也无非是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并对特殊人群让利,而已。要做事总是难的,但是不做事、事情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就更难。
说到做事,我们说的是办实事,而不是嘴皮子和花架子。我以为,只有到了相关节日才关注相关人群,那是一种悲哀。比如三八节谈妇女权益了,儿童节谈减负谈孩子身心健康了,父亲节母亲节谈孝道了,那充其量是一种应时应景;如果我们只有在抗战胜利纪念日才想起老兵、在植树节才想到环境和绿化,在助残日才再一次提起免费出行,便不禁要追问:我们究竟是更看重这个“节”和“日”呢,还是更看重节日后面的人呢?!
相信答案一定是后者,那么好!就残疾人免费出行这件事,我们何必非要等助残日、非要搞个一揽子呢?地铁谈好了、地铁就先做起来,公交哪家公司谈好了、哪家公司就先做起来;哪个区政府的力度大一些,就给其他区做个榜样,现在已经有伤残军警和盲人等四个类别的残疾人享受了部分优惠政策了,那么能不能在全体、全免费实现之前,先扩大类别、让受惠的残疾人再多一些呢?
再说得宽泛一些,当我们、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在公交车上遇见有残疾人上来时,如果驾驶员不同意免费,其他乘客帮他们刷个卡、投个币,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我保证我可以做到。
(江苏城市频道 2012.5.19 http://www.jstv.com/c/cs/ljl/201205/t20120519_9096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