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拿健康为事业“埋单”  (零距离读报)

(2011-12-25 10:38:59)
标签:

过劳死

职场竞争

女白领

方言

潘洁

分类: 零距离读报

 

这几天,有一条消息被媒体大量报道,说的是一位年仅23岁的姑娘因为胃病而突然死亡的事情。这位姑娘名叫方言,是在北京工作的浙江女孩,就职于一家IT公司,也就是俗称的“女白领”。去世前2天,她还在自己的个人微博上说胃疼得“死去活来”。有了解情况的网友说,她长期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这件事情再一次给许多职场年轻人敲响了所谓“过劳死”的警钟,因而再度引发了热议。

说“再一次”,是因为此前已经有过很多次。例如今年4月,在上海,任职于一家世界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女硕士潘洁猝死。年仅25岁。在这家令许多人羡慕的、可以获取高薪的机构里,她仅仅工作了7个月。据媒体报道,潘洁生前一直处在长期加班、身心疲惫的状态,经常要连续工作十几、近二十个小时。就在潘洁猝死的3天后,上海一家投资公司的一名业绩斐然的经理也在家中猝死,时年27岁。今晚在这里,我无法完整地复述众多这样案例,但我记得在这些英年早逝的人里,有工程师、有教授、有老总、有警察、有医生、有总编……甚至,还有我的报社同事。

把“过劳死”拿来作为类似案例的死忘归因,肯定会引起逝者所在单位的反对。但是,说这些死去的人生前大都处在“过劳”状态,恐怕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过度劳累,似乎答案也很简单,就俩字儿:压力。工作压力、竞争压力、生活压力,甚至是生存压力。

每个人都有压力,但每个人对待压力的态度却多有不同。

我以为有两个基本层面值得探讨,就是外部压力和内部压力。直接的外部压力来自单位,例如长期加班。如果员工在8小时内无法完成工作而不得不延长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的话,则意味着该单位的人力资源配置出了问题。任何单位都不应该、也不可能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手段来维持稳定的运转和持久的业绩。还有一种间接的外部压力则来自社会,例如居高不下的CPI、疯涨的房价、你上我下的职场竞争等等,都会给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缓解外部压力要靠单位和政府的合力,但至少现在看起来还希望渺茫。

我们常说:个人不能改变社会、但可以改变自己。这是很睿智的一句话,所以我想将它引申到今天的主题,谈谈导致过度劳累的“内部压力”。无疑,内部压力来自我们自己。有时候,它承接着外部压力;更多的时候,它还放大了外部压力。媒体在报道那些昨天还生龙活虎今天却长眠不醒的逝者的时候,用了“他一心扑在事业上”、“为了事业他可以放弃一切”等等字眼儿,“事业”也成为众多“成功人士”的闪亮标签,而更多渴望成功的人则把它作为奋斗的目标。

我听到过太多的人张口闭口都在说“事业”,但他们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划等号。他们把事业等于工作业绩、事业等于晋级升官、事业等于发财致富。所以,所谓“事业有成”往往被误解为工作卖命、业绩突出、当上领导和获得高薪;而在“追求事业”的同时,是透支身心健康、牺牲家庭亲情、忽视子女教育和人际关系紧张。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用健康为事业埋单。

所以我要说:完整的事业应该包括工作、家庭、健康、友情,成功的事业应该是工作尽职、家庭温暖、身心健康、朋友真情。这里面最重要的,还是健康。

说句不中听的俗话:命没了,其它的再多有什么用啊?!

 

                                                                                                          (2011.12.24   江苏城市频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