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会重建信任尚遥遥无期 (零距离读报)
(2011-08-08 11:22:36)
标签:
红会捐赠平台善款社会公信郭美美杂谈 |
分类: 零距离读报 |
《新京报》日前发表评论员文章,就郭美美事件以来一些地方红会接受的捐款几乎为零的现象,指出红会重建信任才能募得善款。对此我深表赞同,但同时又觉得红会重建社会公信尚遥遥无期。
说道重建信任,红会的最新举动是将其捐赠信息平台 8月1日上线了。可是,刚刚亮相,细心的人们已经对这个平台发布的信息提出了五大质疑,包括捐款数额和日期不符合常理,善款使用情况不明细,项目督查开支巨大,大量捐赠信息无法查询等明显问题。对此,尽管红会方面做了一些解释,但多数民众仍然对红会表达了不信任和不满意。
客观的说,红会将其捐赠信息平台如期上线,这本身是件好事不是坏事,至少比它找出种种理由或借口懒着不上线要好。然而,将捐赠平台弄上线只是程序而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经由该平台发布的信息是否真实,是否完整,是否经得起公众的质疑,是否能够长期有效地接受社会各方包括捐赠人在内的监督,从而让红会的每一笔善款都有明晰的来路和去路。从这一点看,目前红会发布的这个平台又远远不够。
由于一个叫郭美美的小女子的无聊炫富,却无意间揭开了红会长期蒙着的红盖头,也引爆了公众积淀已久的对红会的质疑。时至今日,“红十字危机”已经显现。据报载,自郭美美事件以来,深圳佛山等地的红会接受的捐款数额几乎为零,而在网络上,红会说点儿什么都会引来网民一片“呸”声。这说明红会的社会公信力已经降至冰点。因此,捐赠平台上线,在很大程度上可谓是公众“倒逼”的结果—尽管红会自己嘴很硬,再三强调是自3月份以来就一直在做的事情,并不是“危机公关”。
可是事实总是让说辞显得苍白,更何况是以具体数据说话的信息发布平台。看到红会发布的那些残缺散乱的数据,人们既有理由怀疑红会是不是急匆匆地“做”了一堆假数据来应付和忽悠公众;更有理由怀疑红会长期以来在接受捐赠的各个工作环节中是不是有明确的规程、是不是有明细精准的账目,是不是有完整的原始资料?如果有的话,怎么会出现捐赠善款数额不符、捐赠时间混乱这样的低级错误?而如果没有或者资料不健全的话,那么现在平台上公布的数据是不是拼凑出来的,它的真实性究竟有几何?更重要的是,在各级红会接受的善款中,有没有挪作它用的、有没有贪腐私吞的?因为在那个亦官亦民、自我监督、不公开不透明不诚信的红匣子里,难免会、或者说必然会有阴暗和腐烂产生。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红十字会,大多数国家的红十字会都遵循大致相同的体制和机制运行,但也许中国红会是个例外。此前有红会的“天价餐饮费”被媒体曝光后,当事方还以“餐费超出部分由个人分担”的可笑说辞来愚弄公众,一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的架势。可他们忘了一句话,叫做“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就在这个平台的“玉树地震捐赠款的支出”栏目中,人们发现,赫然有一笔高达583万元的巨款,其用途是“灾后重建项目的督导检查和审计”。网友质疑:这500多万元的捐款不是直接用于救灾重建,而是用于红会的工作性的督导检查验收审计,有这么花钱的吗?!
已经面临信誉崩盘的红会要重建公众信任,仅仅拿出一个上线平台是远远不够的、何况这个平台本身就像个筛子似地布满了漏洞。红会方面说平台上线就是给公众树一个“靶子”,好!那你就必须接受公众对其开火,就必须拿出诚意来回应公众质疑,公开所有的收支账目,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厘清与企业的营利关系,割掉其自身存在的以及依附它而存在的贪腐毒瘤,彻底杜绝以公众的爱心和公益品牌来谋一己之私利,还红十字以纯洁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