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散记(3):微雨轻岚阿里山

标签:
阿里山日月潭三代木神木姐妹潭高山铁路旅游 |
分类: 漫行散记 |
带着一口清香,走进阿里山步道,扑面是一片弥散飘忽的岚气。像雾,像雨,像烟;却又非雾,非雨,非烟。伴着林间独特的空气,是一阵阵的清新和一股股的湿润,真叫个“沁人心脾”。
我没有想到,阿里山给了我这样一种全身心都那么满溢的感觉:满目葱茏,满耳天籁,满身山岚,满心惊喜。
走进山中,水静。林密。树奇。阿里山其实并非一座山的名称,它由十八座高峰组成,为玉山支脉,海拔均在 2000米之上。我们进入的是阿里山十八峰中最高的塔山,海拔2600余米。沿着石径,周遭均是数十米高、数人合抱的参天大树,尽显雄、奇、古、怪。有的在原来的树桩上长出大树;有的仅根部一个树洞就有几个人高;有的则盘根错节,长成你可以想象的各种模样。
除了日出、云海等自然景观外,阿里山还以高山火车闻名。在塔山景区入口就可看见弧形的窄轨向里延伸,山里的火车站也在翻修,导游说以后就可以坐小火车进山了。阿里山空间距离仅仅15公里,但是从山下盘旋而上的铁路线竟达72公里,犹如螺旋天梯。
阿里山的铁路是日本人修建的,其用途是运输木料。早在1900年前后,日本人就开始了对阿里山原始森林的调查和大规模采伐,30多年不曾间断。到二战结束日本归还台湾时,阿里山的红桧、扁柏等原始森林几乎已被小鬼子砍伐殆尽。这从日本人修建阿里山铁路的规模也能看出:连接阿里山各林区的铁路线总长竟然达1000多公里。
日本人占据台湾长达50年,阿里山也成了他们的木材基地。所以在森林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巨大的第一代树干被伐,留下的树桩上长出了新生代;当二代树成材后又被伐走,再次长出了第三代树木。
刀斧有多么滥殇,生命就有多么顽强。
顽强到化身为“神木”。
经过瑰玉般毗邻的姐妹潭,在塔山深处密林间,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神木。其中一株有1300岁,另一株为2300岁。树干约十人方可合抱,直插云天。仰视,几乎看不到树的顶端。
站在它们的面前,顿时感觉到时间的凝固和浓缩:悠悠千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大自然的神力,让人感到自己是那么的稚嫩、那么的渺小。
渺小得就像这山里林间的微雨轻岚……
石桥也是风景,下有溪流淙淙。
永不屈服于倭刀的三代木
幽静的木桥和茅亭
这棵树长了一颗“心”
树龄2300年的神木
拔地而生,如剑穿云。
曲径通幽,引人入胜。
树高千丈,阅尽沧桑。
仿佛一只绿色的蜘蛛精匍匐林间
面对如此美景,怎不流连小憩?
木秀于林,狂风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