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北大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正名”

(2009-11-27 11:51:31)
标签:

北大

校长推荐

匡超、黄子翬

正名

教育

分类: 评事街

 

    从南师大附中匡超到南京外校黄子翬,江苏现阶段最受瞩目的10名北大推荐生先后闪亮登场,也毫无意外地博得了校内外观众的满场惊艳。至此,全国39所顶级中学全部完成了“以校长名义”进行的学校推荐。北大自昨天起开始了程序性初审,估计不会有任何一名学生被打回。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就这样轰轰烈烈地走完了预期中最难走的一段路。我该说:一切顺利。
  作为一直关注校长推荐制的教育记者,看到了我为之鼓掌的政策在当今中学现实环境里的实施,站在今天的这样一个节点上,我想对收获颇丰的北大说一声:请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正名。
  以北大之尊,应该言而有信,更应该言必行、行必果。既然从已有的自主招生框架里中另辟蹊径、打出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的大旗,就应该旌旗所向、名至实归,并以此成就那些无愧“教育家”的中学校长。遗憾的是,在引起国人热议之后,北大包括其支持者的教育部均表态:校长推荐制只是以校长的名义学校推荐;校长推荐并不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那么,是我们的语文没学好看不懂“校长实名推荐”的含义呢、还是制度设计者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有头有脸但没鼻子没眼的囫囵球?
  撇开中学的“接球”和“回传”不论,我们反思北大的两条推荐标准,可谓“有头有脸”,但是对接到制度设计指向和中学现实,它却真的“没鼻子没眼”。如果说北大的初衷是突破现行高考大一统渠道、在自主招生的实验田里栽种校长推荐的新苗,那就应该树立不同于高考也不同于既往自主招生选秀的标准。如果北大自己说了校长实名推荐就是授中学校长以全权,就是要用小众单选的管道发现、选拔有特殊才能的可造之材,那么中学校长也不至于在选秀时那么尴尬。
  聪明的校长们不会看不到在巨大的荣誉背后那潜在的风险:被荐学生虽然跨过了自主招生笔试、就算非常有把握赢得面试,但是躲不开高考这道万丈雄关。而高考考场从来波诡云谲,如果被荐生高考成绩达不到北大最低录取线下30分而被淘汰,则无疑是用荣誉换丢脸。说真的,校长们在这件事上输不起。而由此引出的追问似乎超越了北大制度设计者的权限:即能不能不看高考成绩甚至就直接录取不用高考了呢?我看,这先得问教育部。北大再大也说了不算。
  在争议和质疑声中,北大今年做完后该如何坚持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呢?只要不想让它一世而亡,北大最应该做的就是为其“正名”。用孔夫子的话说,叫“必也正名乎”。要让校长实名推荐制名正言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北大有必要也有责任为校长实名推荐制给出一个基本理念、树立一个基准标杆、划定一个基础范围,把它作为实实在在的推荐标准放给中学并要求其照此办理。如此,才能终止校长推荐有名无实的窘境,也才能改变被荐学生有优无异的现状。
  如果无法为其“正名”,那似乎也没有必要祭出这件法宝了。干脆叫回自主招生去得了。可能的话,求求北大给更多的学校以更多的保送生指标,这个优惠幅度比“线下30分”大了去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