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异后应特别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2009-03-05 15:52:14)
标签:
离异家庭儿童心理心理疾患杂谈 |
分类: 评事街 |
日前报载:一女孩在父母离异后产生严重心理障碍,动辄用刀片自残。专家称离异家庭孩子极易产生心理问题,其根源则来自父母的“教育”。
无独有偶,在屡屡出现的学生人群的极端案例里,我们不难发现心理疾患的致命因素;而导致产生其心理疾病的,除了学习压力外,很多案例涉及到离异家庭的生活背景。在当代婚姻关系变化频繁、离异家庭增多的情况下,如何对其子女进行教育,确实是一个当事者必须正视、相关人必须关注的现实问题。
无论何种原因,夫妻一旦离异,则凸现孩子随哪方抚养的问题。对未成年人来说,家庭分裂是他们极不情愿却又无力挽回的悲剧,必然在其心理上投下阴影。而分开了的父母、尤其是获得或争得抚养权的一方,则多半会在孩子身上倾注更多的希望和心血,借以弥补家庭破裂的缺失。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家长错误地将孩子的“教育”当作了考试、分数、升学,却忽视了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状态也许各异,但是相对正常家庭的孩子而言,其结症在于其心理感觉上“爱的缺失”,即:爸爸(妈妈)不要我了。因此,在离异家庭环境里,最为重要的是必须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走了,但是他(她)仍然爱你。
因此,无论背叛家庭的是“陈世美”还是“潘金莲”,无论夫妻如何反目成仇,都不应该在孩子面前指责对方的德行或罪错。离异夫妻的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加载对过失方、背叛方的情感憎恶,也不应该让自己在孩子面前出演一个受辱的、伤心的、寻死寻活的甚至要“教育”孩子为自己复仇的悲剧角色。说白了,大人的世界是复杂的甚至是险恶的,而孩子们的心灵则简单、纯洁,理性的家长不应该让未成年的孩子介入自己的情感、婚姻和家庭矛盾,而应该尽可能在破裂的家庭背景下用各自的努力消除离异给孩子心里的不良影响。
在离异家庭的背景下教给孩子“爱”,至少应该告诉孩子“爸爸和妈妈虽然分开了,但是我们还象以前一样爱你。”应该告诉孩子:父母结合在一起的原因可能简单到一个“爱”字,但是分手的原因却会复杂的多,这不是你现在就能懂的,你只要知道父母对你的爱是真实的、长久的、不变的,这就够了。当然,这些话不是说说就算欺瞒孩子的,而要求父母必须做出实际的行动。
如果不是这样,则离异家庭的孩子很可能出现种种问题。例如在孩子面前责骂背叛者,就很可能导致孩子不相信异性、不相信感情或产生婚姻恐惧;在孩子面前唠叨凄苦悲凉就极可能让孩子产生自闭、孤独的心态,导致对周边人群和事物的冷漠和不合作。有的受伤离异的母亲每每告诫女儿:“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她不会想到这样的话在孩子心上刻下的烙印也许会妨碍她的一生。
让孩子生活在爱的情感中而不是恨的氛围里--对离异家庭来说,这真的很重要。
前一篇:不必向毕业生要“工作经验”
后一篇:“山寨”已经成了一锅杂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