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功利引发“奥数热”
(2008-12-16 16:49:29)
标签:
奥数小学生、升学王珉、数学神童杂谈 |
分类: 评事街 |
小学生奥数热不是现在才有的,它已经存在很久了。尽管媒体时不时地在升学季节跳出来对它喊一嗓子“不”,但从来就没有真正将其拿掉、实际上也拿不掉--因为它“太有用了”。
何用?升学之用,且其利颇大。
从小学入学到“小升初”,凡是国家不允许进行升学考试的阶段,就有挥之不去的奥数氛围。盖因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择校人数众多,学校就将包括奥数在内的一些玩意儿当作了选拔指标。学校主动出击相互争夺的“优质生源”往往是奥数尖子,即使家长托人求情、花钱拼争的,也靠奥数点缀。这样一来,倒是催生了社会上那些良莠不齐的奥数培训班,而奥数班的遍地开花和学校的奥数门槛则逼着家长忙不迭地将孩子送进奥数的课堂--奥数低龄化的怪圈由此形成。
其实非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高中和大学也有浓厚的奥数情结,在保送、自主招生、扩招等种种招生形态里,奥数(包括奥化、奥物等等)都是份量很重的升学筹码。至于举一省之力甚而举国之力组团参加国际奥赛夺得名次,那最直接的荣耀就是名牌重点大学向其招手迎纳了。
我不敢说现在成千上万跨进奥数班的小儿郎里面没有一两个将来的杨乐,但我敢肯定他们中很多人是被家长逼着学习奥数的、而且这些家长多半不是为了培养将来的数学家而是为了升学择校才把孩子往这条路上赶的。这就难怪有小学生给杨乐递条子诉苦从而引出这位数学家对奥数低龄化的担忧了。
记得当年王珉副省长(现吉林省委书记)主管江苏教育时,曾对小学生奥数泛滥放下“狠话”,要求将其“封杀”,确实遏制了当时奥数低龄化的反常现象。不过,许多年过去,奥数还在困扰家长、折磨孩子,根子在于它仍然是升学利器。
看来,一天不把奥数从小学初中的升学杠杠中彻底拿掉,奥数低龄化就必然在功利导向下“合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