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为重,哈佛轻

标签:
哈佛女孩南京外校易菲菲素质教育教育 |
分类: 评事街 |
然而我更愿意从她短暂而平淡的叙述中去体会和感受这个中国小姑娘,更愿意拿掉她头上哈佛的桂冠去看清楚那张清纯的中国脸和那颗赤忱的中国心。从中,我依稀看到了一个优秀中学生的文化观、价值观、生活观以及包含这一切的综合素质。
易菲菲对文化的感悟是鲜活的。她说:“南京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的城市,无论是玄武湖还是明城墙,都让我觉得生活在历史里。”我觉得,一个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用文化的内涵去品味自己生活的城市的学生,其心态应该是从容的、淡定的,也是思考的、辩证的,而这种感悟远比在历史试卷上考出多少分来得重要。
易菲菲从小受过长达10年的舞蹈训练,那是家长对她自幼萌发的对舞蹈兴趣的一种满足。她还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作品,反复地阅读其作品集,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爱憎。她也不讳言上过“奥数班”并且认可奥数学习在升学中的作用。但是她更看重奥数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参赛成绩。我以为,艺术对审美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学则为孩子开启社会认知的宝库和人生博物馆;而数学的方法,无疑对思维、逻辑、归纳等能力形成带来收获。这一切,都不是单一的、割裂的、互不相容的,而是综合的、互通的、可以形成更大的边际效应的,也就是综合素质。
易菲菲的班主任邓老师说:从她身上,真正体现出南外倡导的人才培养理念。她是中国的、有强烈的爱国心,同时也深受世界上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她在舞台上跳健美操或做主持人时是全场的焦点,但是走下台来就立刻融进学生中看不见了。初看时她并不起眼,可是交流越深就越感受到她的优秀。这些都不是可以用分数来衡量的。哈佛选择了她,说明哈佛没有挑花眼,我为哈佛高兴。
邓老师所言,让我想到了本文的命题。即人们现在看易菲菲,是从“考上哈佛”的结果来评价她的过去;而在我看来,一贯出类拔萃的易菲菲无须以“考上哈佛”来证明其综合素质,反倒是她独特的中国气质、从容谈吐、广泛阅读和深刻思考征服了哈佛的面试考官;如果说,哈佛要的是全球第一流的学生,那它不收易菲菲反倒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