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陵老记
金陵老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564
  • 关注人气:3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求学还是求职--走出高考志愿误区

(2008-06-23 22:39:27)
标签:

高考

填报志愿误区

教育

分类: 高考工作室
    考生选择志愿大都会出于如下几种考虑:个人的兴趣爱好、未来职业的吸引力、以及入学的可能性等等。这其中,被考生、尤其是考生家长看重的是未来的职业,可以说,职业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考生的志愿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本次高考的成功或者失败。其实,用“求职”的考量来决定今天“求学”志愿的选择、甚至将高校专业名称与社会职业划等号,这实在是一种误区。

这种误区来自对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不了解。早先,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沿袭前苏联旧制,特征是专业划分细、与职业的关联性极强。但是经过长期、特别是近年来的专业调整、改造,高校专业数已经从1000多个压缩到约250个,目前的专业特点是按大的专业门类设置,就业对应面宽、适应性广,一个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不是对应到一种职业,而是能适应一类甚至几类职业。遗憾的是,这个特性往往被考生及其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忽视了。

这种忽视表现为将高校的专业名称或专业方向与行业、职业划等号。例如,在许多家长看来,学工商行政管理等于将来到工商局就业、学金融就会去银行、学国际贸易就是冲着跨国公司,若学机械工程,只能去工业企业干活。在这种理念驱使下,民航、医学、法律、计算机、税务、工商、土地管理、审计、新闻、通信、商务、邮电等等“好职业”均被考生追捧,造成志愿选择的过热集中。不可否认,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就业方向有着相当的联系,大学学习将为学生将来求职打下专业基础,但是,填报志愿毕竟不是写求职表,它首先要实现的是提高命中率、实现升学的目标,当大家都抱住较高的求职取向并且与求学目的产生冲突的时候,这种误区导致的结果可能是考生难以预料的。

正确的观点应该是:强化升学导向、淡化职业导向。吃透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不拘泥于专业名称与职业、行业的对应。近年来,高校按专业大类招生,以宽基础、重能力、复合型的方式教学,有的大公司在招聘毕业生时已不再一味强调“专业对口”、转而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专业人才的流动、换岗已成大趋势。看到这种前景,还有必要冒竞争激烈的落榜风险而抱住那些“热门职业”不放吗?说穿了,求学成,何惧求职不成;求学不成,又谈何求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