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金陵老记
金陵老记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306
  • 关注人气:3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迅速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

(2008-06-17 22:29:51)
标签:

高考改革

高职院校

自主招生

教育

分类: 评事街

   2006年春,教育部提出在京津沪三地进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试点学校将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我以为,此举不仅甚为必要,而且应该尽快推开实施。去年,江苏有南京、无锡的2所高职院校进行了自主招生试点,今年仍继续且扩大了招生。
     高考恢复30多年来,其入学渠道始终单一,形成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近10年来的一系列改革,除了考试模式外,引人注目的举措一是推出春季高考,二是在部分院校试行自主招生改革。这两项改革都触及现行高考体制中最为敏感的“入口”问题:前者价值在于增加了一次考试;后者价值在于突破了一考论定。其意图都是要改变“独木桥”。
     然而在试行中,无论是春季高考还是自主招生,都在不同程度、不同层面上遭遇尴尬:要么报名人数稀少、考生没有热情;要么演变成优质生源竞争,引发报考和招生的诚信冲突。
     高考招生改革的突破点在哪里?
     从长远看,高校迟早会通过自主渠道(包括多校联考等)而不是借助全国统考招生。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招生试点是一条很好的过渡途径。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相比高校自行招生庞杂的组织、管理来说,高考省事、招生相对轻松;另一方面,在目前的体制和社会背景下,完全让高校自行招生也有一定的社会风险和管理难度。
     还有一个矛盾是,现行进入自主招生试点的院校,都是中国响当当的名牌重点院校,为万众考生所争逐,目标太大。尽管已经有高校提出开辟普通高考以外的渠道自行招生,实际上主管部门未必敢试。因为,兹事体大,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到时机彻底成熟,谁敢拿一流名校出来试阵?
     选择高职院校做高考招生改革的突破点,可以说“既有重大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高职院校虽然数量(院校数、招生数)不小,但是相比名牌重点院校而言,目标不大。由于其办学层次多为专科,录取批次靠后,招生矛盾也没有名牌重点院校那么集中。
     高职院校有着职业教育的鲜明办学特点,其人才培养规格、模式、就业方向不同于研究型和综合性大学。如果同样通过高考的渠道招生,那它们只能是划低录取分数线;而让高职院校自行组织考试、自定标准、自主录取,他们就可以按照生源特质而不仅仅是依据高考分数选拔新生。
     从深远意义上谈,目前高职院校还没有脱离普通高校的框架,它们更像是“压缩的本科”,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成体系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要使中国的高职院校与先进国家的高职教育接轨,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其中就包括招生改革,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通过自主招生改革,高职院校应该能够录取到“高职的追求者”而不是“高考的失败者”;应该能与其他本科院校一样敞开大门、轰轰烈烈地选拔优秀学生,而不是坐等几个录取批次后才无奈的上场从“低分人群”中“找人”。困扰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与计划的矛盾也有望得以解决。
     此外,如果高职院校全部都能自行招生,则高考压力和全社会的应试教育环境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学生在完成9年制义务教育后的升学目标也将趋向多元。这样,高职院校才能够真正按照职业教育的特性和社会、产业、岗位的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构建相应的培养模式和体系。
     因此,迅速扩大各地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应该是高考改革的一个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