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江苏08新高考填报志愿教育 |
分类: 高考工作室 |
昨天是模拟填报的第一天,问题来了:不少家长询问怎么估分、估分不准怎么办?还有的问现在选出的高校和专业志愿模拟,到正式填报时是不是也要按模拟的内容填报?看来,有些家长没有弄清模拟填报究竟是什么。
其实很简单。因为网上填报是新方法,过去没有实施过,考生缺乏日常训练,而且填报程序和传统填表、涂卡不同,为防止误差,在正式填报志愿前进行模拟填报,其目的就是程序训练,帮助考生事先熟悉填报规则和步骤。至于模拟填报要求考生预估高考成绩和选科等级,那也只是填报程序的需要,并非真的要考生去准确预估分填报志愿。
说到预估分,算是老话题了。跟踪高考多年的考生、家长、教师对它都不陌生,所以每次高考过后,人们都习惯性地对照标准答案预估考分,有的甚至还去预估省控线。在考生及相关人群中,“名师”估出的语数外均分、选修科目折算等级分一类消息到处传播,但是其权威性、可信度却值得怀疑。
从高考志愿模式的变化和发展看,必须“估分”且依托“预估分”填报志愿的年代已经过去了。那时候的设计是填报志愿在高考成绩揭晓之前,考生和家长不得不通过对比“标答”预估成绩、并且以其预估的高考成绩来选择志愿院校和专业。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少院校为吸引考生填报,有意无意地“压低”本校预测投档线,众多考生为求稳避高趋低填报,却又导致院校实际投档线的“水涨船高”。应该说,估分填报让不少考生吃了苦头。
实行考完填报志愿后,考生成绩、排名、分数段、省控分数线等资讯全部揭晓,考生可以做到明明白白填志愿,“估分”、“测线”顿成蛇足,就没有必要了。特别是今年的新高考模式设计,按3门主科划定分数线,2门选科成绩折算为等级,院校录取时既看高考成绩,也看选科等级,基本上也就无法“预估”了。
必须承认,今年的高考志愿选择会很“难”。这倒不是难在网上填报的方式,而是难在与往年没有可比性。因此,就更没有必要把预估分当真去和往年比较了。
后一篇:考生应“夺回”高考志愿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