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邢绣娘与“黄梅调子”

(2007-12-06 06:09:50)
标签:

人文/历史

地方文史

黄梅戏

分类: 闲人杂说
 邢绣娘与“黄梅调子”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七仙女央求槐荫树为她和董永之间牵线)
 

    国家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72 Ⅳ—28“京剧”,申报地区和单位中,有中国京剧院、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山东省、上海市,却没有安庆市,这让我们十分意外。因为京剧的发祥地,恰恰就是我们安庆市。1990年,徽班进京200周年,当时的文化部长高占祥,曾带领艺术家来安庆拜谒京剧鼻祖程长庚。学术界对“徽班进京”不存在任何异议,基于三方面考虑:一,京剧最初的发展者多是安庆籍艺人;二,京剧最初的班社,多是安庆北上的戏班子;三,京剧的基本唱腔,多是在安庆“徽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徽班”进京之前,“徽调”已经非常成熟,到北京后,他们又海纳百川,广吸南北戏剧营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融会,最终衍变成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京剧。道光七年(1827),在京安庆藉艺人由高朗亭主持,共同捐资,于北京崇文门外修建安庆义园,在中国京剧发展史上,这也算是安庆艺人的一块丰碑吧。

    湖北黄梅本地认为,乾隆名伶邢绣娘(1793-1858),是黄梅戏发源地的“开山鼻祖”。据当地媒体介绍,“邢绣娘出生于演唱世家,从小与兄嫂一起出门卖唱,因扮相俊俏,唱腔甜美,出道不久便赢得了‘不要钱,不要家,要听绣娘唱采茶’的美誉。绣娘因丈夫死于水灾,再次回到娘家与兄嫂搭班唱戏,又相继获得‘北方梆子有二,黄梅调子无双’和‘不接京城大戏王,愿请黄梅邢绣娘’等美誉。”但这中间有两个疑问:一,邢绣娘生于黄梅县孔垅镇邢大墩,会唱戏,但黄梅籍艺人唱的,不一定就是黄梅戏;二,“黄梅调子无双”中的“黄梅”,明显是地名,与“北方梆子”中的“北方”相对应,而这个“调子”,“要听绣娘唱采茶”也交待得很清楚,是“采茶”而不是其它。在黄梅县,新修建的邢绣娘旧居中,展示有连厢、道情筒、采茶戏戏装等物件,也不是黄梅戏演出所需的道具,这就为他们“邢绣娘是黄梅戏创始人”的推断,打上一个问号。

 

   (《此“黄梅”非彼“黄梅”》之八,未完,待续)

   

    之一:《黄梅戏源头的再探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a4207f01000c4c.html

    之二:《安庆:看戏看到命不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a4207f01000c4l.html

    之三:《太平军与黄梅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a4207f01000c57.html

    之四:《光绪五年,皖省北关外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a4207f01000c5d.html 

    之五:《早期黄梅戏班社资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a4207f01000c7q.html

    之六:《从“怀腔”到“府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a4207f01000c9y.html

    之七:《黄梅戏声腔特点再探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a4207f01000cau.html

 

邢绣娘与“黄梅调子”

 

邢绣娘与“黄梅调子”

 

邢绣娘与“黄梅调子”

 

邢绣娘与“黄梅调子”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剧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