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预料的艰苦与麻烦,到底是为了图得些什么呢?有人说:去那些地方作什么?都没有人去,多不好玩儿。他们真的不知道的,那里有自然给予的最大、最丰厚的回报,她会把自己充分地馈赠予你在每个地方,每座山峰,每条溪流,会使你从眼睛到心灵都得到最美丽的享受。人文历史、风俗人情,沿着旅途,将一路装进你的行囊。
这些,都是诗人抒情的诗歌,画者鲜艳的色彩。而我,那些芬芳的气息将浸入我的肌肤,沁入我的肺腑,永远在心灵中生根,无法被人复制。
大 凉 山 印 象
临从西昌出发,朋友们还在一个劲儿地劝阻。前路将有些什么在等待着,谁也不知道,连西昌本地的朋友都不知道。他们只说那边路远山高,崎岖坎坷,穷山恶水。特别是关于彝人,据说他们都很不友善,偷盗和抢劫是很平常的事。而对于汉人,他们更是既怕又恨,因此在彝人聚居的地方,常常听说又有进山的汉人被抢得光光的消息。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一种传言,也许一半缘于其凶悍的民族本性,而一半缘于长期以来汉彝之间的矛盾吧。虽然是这样,朋友们其实谁都没有去过,他们只是听说了以上种种,在那个深处大凉山腹地,中国西南最贫困而鲜有外人进入的民族地区里,奇特的少数民族风情和想像中的绝美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在友人们的再三告诫声中,我还是踏上了这一趟未知之旅。
从西昌到美姑:曾经的森林
破旧的公共汽车晃晃悠悠地出了西昌城,嘶呀地一路东行而去,直奔那个深在凉山腹地,98%都是彝人的小县城——美姑。
呆在西昌的这几日心里总象压着一块石头似的难受。西昌是一个座落于曾经美丽的安宁河谷地区原本宁静的小城,汽车在出城拐了几个弯之后便爬上了山,得以俯视这座以商业卫星发射而闻名的城市以及水面浩阔的邛海和其畔的卢山。之所以说据称是四川省仅次于成都平原的第二大农业基地的安宁河谷“曾经美丽”,是因为现在这条河有些让人悲伤——宽阔的河床中流淌着的是稀稀落落的河水,大大小小的石头裸露在河滩上。沿着往成都方向的铁路线,两边的山也是光秃秃的,只有着黄土和山石,让人触目惊心。而谁不知道五月的西南应当是一片明媚的绿色和诱人的稻熟麦黄。
车行约一个小时后,车厢里不那么热了。除了海拔渐高,经过一片飞播林也是重要原因。这片给我带来绿色希望的飞播林,据说还是共和国第一任林业部长梁希在任时亲自确定搞的项目。现在那些树木虽然看上去还不算太粗壮,但已是郁郁葱葱,渐渐凉爽的空气让这几日来一直为那些裸露着黄褐色土与石头的荒山秃岭而揪着的心陡然放松下来。
汽车沿着山势盘旋而上,过了一个叫解放的小乡场,就进入了高山林区。随后开始翻越海拔2959米的拉巴波,这是从南面进入美姑需翻的第一座高山。随着景致的愈加丰富,不觉将那对彝人及未知旅途的一丝担心抛诸脑后,心情也随着山色开朗起来。那一丛丛一团团被彝人称作索玛花的高山杜鹃就在路旁热闹地绽放着它们粉色、白色、红色的心情,而山谷间更是铺满了黄色、蓝色各种不知名的小野花。
汽车翻越一个垭口,一片开阔起伏的高山牧场顺着水泥的公路向天边无限地铺展开去,猛然间觉得与北方草原几无二致,只还是要起伏一些。黑色的耗牛与白色的山羊悠悠闲闲地散落在草原上,和着一片恬静的山光云影,吃着草和冲着天空发着愣。山并不觉得有多高,可那些白蓬蓬的云朵却垂得那么的低,仿佛是伸手可及,在山间投下一块块暗绿的影子……
翻过拉巴波,没多久便到了昭觉县城。实际上,以前这里才是真正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府。有学者的研究报告里说,清末时期,清政府在昭觉置县,建起城池,不久巴且家族赶走了昭觉县令,占领了县城范围,但不缮修城墙。后来昭觉城墙基本成为废墟。不仅如此,昭觉彝人还破坏了汉人的水磨等用于农田的灌溉技术和农具。因此,从历史上看,凉山彝族是一个山地族群,彝族地区并不形成城镇。一直到解放后,政府才重新修缮了昭觉县城。
过了昭觉县城,便沿着美姑河一路向东。四周的山重又恢复了裸露的模样,有的地方甚至是寸草不生。一方面正逢旱季,另一方面植被破坏得太厉害,这一路非常地干旱。美姑河流量小得可怜。大片裸露的河滩上倒是不乏众多光屁股的小孩子在嬉水玩耍。甚至有八、九岁的小姑娘,也光着身子在山坡上放羊。不知道是因为穷,正好热得可以节省下衣物呢,还是本就没有害羞的意识,反正让人看了心里很难受。
如果你有心,还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在那些山坡上放牧着的,不仅仅是牛羊,还有鸡以及猪等!原来,彝人所有的牲畜均不用圈养的,他们统统放到山上自己找食,最瘦的也许就是猪了。有朋友知道后大笑,说,这到好,省得吃那些被喂了瘦肉精的猪。时至今日,仍有部份深山里的彝胞还是人畜混居,他们的两层楼,一楼是火墉,二楼放粮食——土豆、玉米。而人和动物都住在一楼。彝人没有床,他们就用“查尔瓦”——羊毛织的大披肩裹着,同动物们一起睡在火塘边上。
据说,解放以前,彝人的平均寿命不过40岁,这与他们不卫生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好在,解放后,政府花了大力气使大多数彝人改变了这种习俗。现在,路边彝人聚居的村落都很漂亮。房屋的样式同汉人的很相似,但都是两层,其屋檐以及房梁都用白色或彩色油漆勾边,有的还画出美丽的图案,色彩缤纷艳丽,很有些民族韵味。
过了洛俄依甘,道路分成两条:一条仍向东到雷波县(也属凉山州、彝族人聚集的地方),一条向北沿美姑河通向美姑县城。路旁有一块牌子标示出“竹核温泉”。有资料记载,在七十年代,这里还是一片原始森林及沼泽地带,有大股有热泉涌出,可熟鸡蛋。可如今,不要说森林,连棵大点儿的树都很难见到,触目是一片干涸的土地,让人心惊。山是秃的,地是干的,我在这里似乎看到了今天北方地区的模样。很难想像,这也是中国的西南地区。实际上,这一路最多见到的就是关于植树造林的标语牌,可不知道为什么标语那么多,树还是没有。
温泉流入美姑河,美姑河流入到一条深深的大峡谷。原本疏缓的河水在狭窄的山谷中湍急起来。想象中,如果有着青绿的山,这将是一条多么美丽与壮观的峡谷,可是,山仍是秃的,寸草不生,至此,水泥的路面开始时好时坏起来,随处可见泥石流及山体垮塌、山洪肆虐遗留下来的痕迹。据说,在雨季及阴雪天气走这条路是非常危险的,路旁常常见到“事故多发地段”或“阴面山坡,小心行路”这一类的警示牌以及“有落石”和“急弯”的交通标识。因此,顺便劝一句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不管搭车还是自己开车,千万不要在雨季走这条路。
好不容易通过了峡谷,前路却又常常被修筑成美(成都——美姑)公路的工人和他们的机器所占据,好在还没有太耽误时间。可与之相映成趣的是,经常有一群群身着民族服饰的彝人围坐在马路的中间!不夸张,真是占据在路的中间。男女老少都有,好似野餐一般的悠闲。席地而坐,美美地晒着太阳,用有着美丽图案的漆碗喝着酒,大家都抽着烟,女人们哄着孩子,老人把一团白色的羊毛捻成线。每当汽车小心地绕过他们,男人们还高兴地冲着司机大声地招呼,不管他是多么地气急败坏。是因为走得累了而就地歇息呢,还是觉得公路上很平坦?不管怎样,这真是个奇特而危险的习惯。
破旧的公车晃晃悠悠地过了一个叫挖苦尔苦的地方,不知为什么,成队或零落的穿戴漂亮的彝人忽然陆续地出现在公路上。他们醒目而艳美地行走于灰土扑面的公路和周围一水的土黄山坡上,色彩是那样地鲜明,让人目不暇接。我正一个个地追逐着那些不断远去的色彩,却突然发现我们的公共汽车始料未及地陷入了一片彝族服饰的人潮中。你可以想象,盛妆及美艳的彝族妇人们相互挽着胳膀搭着肩,那些女子耳边硕大而闪亮的银饰以及各种色彩的鲜艳的宽大裙裾飞扬在眼前,绣满了美丽图案缀满了各式花边的头巾和上衣短褂扑面而来。相貌黝黑而俊美的男人们披着宽大的黑色、白色及驼色“查尔瓦”,骄傲地甩动着长长的穗,相互攀比着自己胸前的银饰,这是多么神奇的一片景象。喧嚷的人群挤在这仅有的一条窄小的街上,对刺耳的汽车嗽叭声充耳不闻。司机着急上火地呦喝着,我趁机弄明白这原来正值牛牛坝乡的赶场天。不紧不慢地看着周围,只希望这场眼睛的盛宴多持续一些时候。
好容易挤过了牛牛坝,已经是下午四点左右,汽车翻过一个山头,远远看见,好些破旧的房屋集中地堆在一个高坡上。车里有人说,那就是美姑县城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