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2014-09-30 11:20:11)
标签:
可持续农业有机农业博士后 |
分类: 嫣言嫣语 |
在完成博士后出站报告之际,回顾这三年在清华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的时光,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沈原教授。感谢他给予我充足的时间从事社区支持农业的研究以及社会运动的推动,没有他的理解和支持,我就不可能不仅作为一个研究者还能作为一个实践者去实践自己的社会理想,当然,还有清华大学社会科科学院特别是社会学系老师的提携。此时,还要感谢我的博士导师温铁军教授,在我博士毕业之后仍然一直支持我们,他对我的精神和学术方向的引领,是我一生的非常重要收获。我的丈夫程存旺,既是我的心灵伙伴,又是事业上最好的合作者,很多时候,当实践中遇到困难意欲退缩的时候,当我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可能性产生疑惑的时候,是他坚定的态度和宽厚的臂膀,让我们一起实现着生活和事业的诸多“不可能”。我和丈夫双方的父母,特别是我的公婆在这一年多时间内在农场帮忙做饭,给予了我们二人后勤上充足的保障,伟大的亲情永远不计回报。还有,分享收获团队的小伙伴们,是你们的理想和信念甚至质疑,让这份事业能够从无到有并稳定的发展起来,承载更多年轻人不随波逐流的理想,让社区支持农业的火种洒遍我们的大地。我们每一个社区支持农业的农场就像一个重新恢复健康的细胞,未来中国的大地上需要有更多这样的细胞,让我们的大地恢复活力,让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
最后要感谢的还有参与这场社会运动的消费者们,也许你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但消费和支持可持续农业本身就是一种对自己、家人和世界的改变,有了这股强大的市场力量,生态农业才能在这几年中蓬勃发展。你们的消费支持了一种保证生态和社会多样性的生活、生产方式,也赋予了我们食物体系更多“人”的力量,也是一种不同于主流的经济模式的团结经济和社会关系。食物应该是为人服务的,健康的食物获得性应该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食物的生产以及我们的事业首要目标应该是围绕在这个生产消费关系中的“人”,而不是最大化的经济利益,社会、生态、经济上的可持续保障了我们人的在地生活可以永续,可以让我们子子孙孙继续拥有好的土地耕种,好的食物滋养。
这些年来,不断有人问我:“一个博士做农业是不是有些大材小用了?”记得我2008年在美国的那个小农场种地的时候,刚开始的第一个月也曾经不断问自己为什么要来种地,可是随着季节的更迭,蔬菜的收获,融入农场的生活,我越来越明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土地和劳动赋予了我力量,真实的生活哪怕遇到困难也让人觉得踏实,当我们认识世界、走向世界之后,回过头来我们的知识和智慧应该是贡献给我们生活的社区,让更多的人从这种生活中得到喜悦,获得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还可以尽可能少的对环境、对他人产生负外部性。
所以,每次看到地里的蔬菜、看到在地里劳动的农民、看到我们年轻的团队大家每个人的努力,看到每天配送出去的一箱箱健康食物,看到我们会员对我们劳动的认可,看到这个社会上有越来越多人了解并加入CSA,我都觉得由衷的喜悦,因为也许我写很多论文、发表很多文章也不会像现在一样有这么实实在在的收获,也是这样的收获让我这些年来尽管遇到一些事业的变化还一直能坚持初心不变。未来我仍然会写文章、写书来记录这样一种农业的模式,但不是为了发表、不是为了职称。有可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并将生活方式结合起来,真的让我很感恩!
今后,分享收获每年仍然会慢慢生长,构建基于北京本地的生鲜农产品的体系,给大家提供更丰富风味更好的肉蛋菜,同时,我们的“公平贸易”体系也在构建中,主要是为我们的靠谱返乡青年和一些长期坚持生态种植的小型家庭生产者提供一个市场渠道,他们的产量不大过去往往只能被中间商收购没有定价权,我们会通过多样的监督体系的构建,让他们可以坚持生态种植并有尊严的生活在乡村。“大地之子”食育项目虽然如一个婴儿一样慢慢的成长,现在已经有一个学校菜园和四个学校的妈妈共同购买项目,今年有五千多人次到农场参观,食物教育的重要性却远远大于这样一个项目本身,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饮食文化能够影响我们的农业生产方式甚至社会文化、大众健康、环境健康。分享收获期待你们的参与和支持!
刚刚结束了一个段落的工作,马上就又要开始另一项重要工作的启动。2012年底在美国加州举办的第五届国际社区支持农业大会上决定了第六届大会的举办地放在中国,而分享收获团队将负责筹备和举办此次会议。未来的一年,筹备会议和搭建一个全国的CSA农业的研究推广公益平台也将成为我工作的重心之一。这个月还度过了我的生日,小时候,爸爸妈妈一直说我喜欢过生日,每年无论阴历还是阳历生日他们都要为我庆祝,我想大概是我内心中喜欢人的团聚,而食物肯定是建立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
感恩这一切的美好,让我的生命感觉如此喜悦和丰富。
分享收获CSA第107周简报(09.29—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