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收获流水账 by 140630

标签:
农耕学校食育有机农业自然学校 |
分类: 嫣言嫣语 |

夏天了,农场的蔬菜色彩和味道都越来越浓郁,活动也越来越多,上周我们和慢食SLOW FOOD一起举办了“做一天农民”的活动,还有美国的三十多个高中生来农场劳动。负责大地之子项目的同事方世觉得美国的高中生平均来看在农田干活的行动力特别强,而我们中国的高中生来农场的几乎没有(可能跟高考压力有关),很少的来了农场的也看起来很柔弱。

每次看到我们的蔬菜都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这世界上,农业是最基础的,很多人类的文明都是从农业中衍生出来,而我们当代人如何看待农业,其实也反映了我们对待人类自身的态度。很多人谈到生态农业或者有机农业的时候都会说:
迷思一:“现在土地已经污染了,空气已经污染了,城市化需要更多的土地,所以农业的工业化就是必然。”
迷思二:“农业如何减少劳动力投入,更机械化,这是未来农业的趋势。”
这句话的逻辑特别完整,以至于很多人都会陷入这个逻辑的迷思中,是啊,我们需要更多土地,我们需要更多食物,因为人口会越来越多,我们需要更廉价的食物,我们需要为更多进城务工的劳动力提供就业。
可是,有没有人想过,人类的生命和生活到底是为了什么?无论是农民还是市民,一个普通人,希望的无非是安居乐业,能够有个好的生活,不必成为达官显贵,也能过上一个自足丰裕的生活。
建国以来这60年,农业为工业化贡献了约1700万亿的剪刀差,农产品低价使得农民无法维持在地化的生计,同时,所有资源对城市的倾斜,使得教育、医疗等无法在乡村获得公平的机会,农民只能进城务工,成为城市化的廉价劳动力。
我们很多人在谈及各种化的时候,好像都忘记我们谈这些化的目标是什么,城市化就是为了有更多城市吗?机械化就是为了有更多机械吗?如果愿意守家在地工作的农民能够通过务农获得好的收益,多费点辛苦,这并不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所鼓励的价值观吗?一个城市化目标,让多少家庭一年到头分别,多少孩子没有父母在身边,多少乡村衰败。这的确像Wendel
Berry在书中提到的:“如果我们的工作不是为了生活的社区,那这样的工作就没有意义。”
农业的工业化也是如此,我们应该清楚“民以食为天”,农业应该是根本,保护耕地和乡村环境,生产健康的食物应该是重中之重,为了城市化而城市化,我们就离这个根本越来越远了。土壤污染了,我们应该鼓励更生态的生产方式,减少污染,改良土壤,而不是犬儒的认为,城市化是首位,其他都是辅助,农业为城市化服务。可悲的是,我们的农业部部长和我们的中国农业大学的校长在最近的讲话中,都表达了逻辑中的这两种迷思,为什么身为农业部长不能站在农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应该让农民有收益,不认为农业的根本是为提供好的食物?而总是认为农业是为城市化和工业化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