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转载文章 |
分享收获“小燕茶”
为啥分享收获的茶叫“小燕茶”呢?茶是团队成员刘小燕的爸爸妈妈辛苦种出来的,和分享收获的菜一样,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有的只是茶香和浓浓的乡情。
“小燕茶”来自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的一个小山村—燎原村,三面环山,一条河流穿过小村通向外面的世界。小燕家临河而居,面朝田野和青山。王安石的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是家门前景色的最好描画。夜晚,“小燕茶”枕着小河里潺潺的水流声入睡。清晨,在鸟儿的吟唱中醒来。
小燕家的茶园规模不大,一片一片分布在山间盆地、半山腰上。每年的冬月底腊月头,种下了冬麦,小燕爸爸妈妈就要开始给茶园储肥,把枯枝败叶和杂草堆在茶树根部。正月里拜完了年,到了正月初七八,小燕姐弟三人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到茶园里修剪茶叶,给茶园松土,迎接新一年茶叶的采摘。
每年的茶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小燕妈妈说,春茶甜,夏茶苦,秋茶凉。
春茶以清明,谷雨为界分为以下三种:
1.明前茶:从清明节(每年4月5号左右)前一周左右开始到清明节这段时间采的茶。
2.雨前茶:从清明节到谷雨大概半个月期间采的茶。
3.谷雨至立夏
夏茶:从立夏到立秋之间采的茶。
秋茶:从立秋到立冬之间采的茶,产量较多。
(认出来了吗,臭美的采茶妹,小燕)
(绿绿的“小燕茶”)
(花美还是茶美?)
(小燕,哥哥,姐姐,妈妈。)
小燕妈妈炒龙井的手艺约是十年前向外婆家村里的老人家学的。妈妈一早起床采了茶,翻过几座山到外婆家,炒完了茶再当天傍晚翻山赶回来。她手艺学成之后,爸爸就在自家的厢房里砌了一口茶锅。
第一道是“晾干”,把采回来的茶放在竹簸箕里摊开,晾干,摘去杂叶散叶。
第二道是”杀青”,就是烧大火,把新鲜的叶子下锅翻炒,趁香气散出时出锅,放在竹簸箕里晾干。第三道就是“回锅烩干”,就是将杀过青的茶在锅里炒干。手工炒制龙井茶里,你会看见茶片上多
站着小毛球球。
因为当天采回来的茶叶必须当天炒完,小燕妈妈常常炒到半夜。有时候困得迷糊了,把炒好了本要盛在簸箕里的茶叶盛到了地上。还有一次,手在茶锅里挥舞了好久才发现她炒的不是茶叶,而是一只解放鞋。您放心,这次的茶不会是解放鞋茶,呵呵。
(炒“小燕茶”的小燕妈妈)
每年春天,经过冬天的低温雨雪,茶叶一般是不会有病虫害的。病虫害一般出现在高温的七八月,也不是每年都有。轻微的病虫害对茶叶采摘几乎没有影响。“小燕茶”没有使用任何农药。小燕妈妈说可能因为是近两年家里冬天和初春有大雪的缘故,茶叶没有生虫。
“小燕茶”的肥料主要是家里猪和牛的“香香”,加上灶火做饭留下草木灰。茶园因为在半山腰,小燕自家的板栗树叶,茶园周围割掉的杂草的叶子,芝麻杆和棉根等都就近到了茶园里作了肥料。
(小燕爸爸老刘是种茶能手)
(小燕爷爷和奶奶)
2013年分享收获“小燕茶”产量并不多,总共数量为(售完即止):
明前茶:5000克
雨前茶:5000克
谷雨后的春茶:5000克
如果不能面朝大海,那就等候春暖花开
如果等不急春暖花开,那就来杯小燕茶
春天的味道含在嘴里,幸福的感觉在脑海里……
分享收获“小燕茶”淘宝小店限量预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