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利用
(2011-08-28 23:29:29)
标签:
四千年农夫杂谈 |
分类: 转载文章 |
废物利用
(摘自《四千年农夫》第九章)
在一些大城市,像广州那样河流、运河交织成网的城市,像汉口那样建在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之一——长江岸边的城市,以及像上海、横滨和东京这样现代化的大城市,浪费现在非常严重。对于这些大城市来说,浪费粪便无疑是慢性自杀。他们在很久以前已经开始抵制这种浪费行为了,要不他们早已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卫生部的官员阿瑟·斯坦力(Arthur Stanley)博士在1899年就这个话题作为一个市政问题报告,其中写道:
“在谈到上海的卫生设备与东西方卫生学的关系时,可以说其国民生计的延长完全取决于健全的卫生设备,因此,中国的经验值得所有关注公共健康的国家学习研究。即使没有注册总局局长提供的信息,我们仍然知道,从中华民族诞生以来的3000或者4000年,中国的出生率一直都显著地超过死亡率,中国的卫生情况比中世纪的英国好得多。家庭卫生的主要问题就是要每天打扫房子,假如在打扫卫生的时候又能获得一些额外的利益那就更好了。极富文明的西方人焚烧垃圾,将污水排入大海,中国人则是将两者都用作施肥。中国人不浪费任何东西,并且总是时刻将神圣的农业职责铭记于心。对细菌的研究工作表明,处理人粪尿和生活垃圾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它们埋在干净的土壤中自然净化。我认为以目前上海的条件,销毁垃圾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将污水进行处理后采用输水系统将其输往河里,并用河水供应生活用水,这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将造成巨大的损害,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中国卫生系统中最值得尊重的、公元前1000多年发明的净化方法。”
在中国,粪便大部分都是储存在图9-4所示的石质容器里,这些容器是用烈火烧制而成,十分坚硬,表面如陶瓮一样光滑,能够储存500~1000磅粪便。日本则更多的是使用图9-5所示的能遮盖起来的水泥坑。
在这三个国家里人们通常都是用两个桶装粪便,然后用扁担将它们挑到田里去。
现在我们也开始注意使用厩肥了,但是采取的方法与中国、朝鲜和日本截然不同。中国人总是沿着乡间小路或者公路收寻动物的粪便,当我们走在城市的大街上时,也经常看到有人迅速将地上的粪便捡起,然后将它们小心地埋在地下,尽量避免因为透水以及发酵而造成的养分损失。在一些桑园里,人们会在树干周围挖一个直径6~8英尺、深3~4英寸的坑,然后将蚕的粪便、褪下的皮以及吃剩下的一些叶子和梗一起埋在下面。这样处理废物是必须的,因为人们将除丝绸之外的所有东西都利用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这些东西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下一季桑叶的生长。
吴夫人的农场离嘉兴不远,那儿总是有两头牛带动两台抽水泵,以灌溉25英亩等待插秧的稻田。当我们在那考察时,惊奇地发现看牛的小伙子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用一个带竹柄的、容积为6夸脱(six-quart,1夸脱=1.136升)、长度为6英尺的铲斗在粪便掉在地上之前将它们铲起,放入一个用于存放粪便的容器里。因为我们只是最近才认识到这种做法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所以原以为这个小伙子在接手这项工作时会有一些怨恨,但实际上我们从他的脸上没有看到一丝厌烦。他很自然地工作着,我们当时想不出做这件事情原因。事实上,他采取的是唯一正确的方法,要是没有去收集粪便,土地的生产条件将比现在差得多,也正是因为这种做法极大增加了大米的产量。这个小伙子正在形成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同时,这种品质也是整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精神财富。
我们注意到,旅途中苍蝇的数量并不很多,但真正了解到这个现象所反映的问题本质时,我们却要离开中国了。事实上,不知是什么原因,在从横滨出发返回美国的前几天,我们看到的苍蝇比之前任何时候看到的都要多。可以说,若真正注意到了粪便,并对它们做一些必要的处理,便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苍蝇的繁衍。因此我们确信这些国家一定非常关注粪便的处理,在其处理过程中,也一直都有注重卫生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