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大地,从给家人种菜开始
(2011-06-03 22:21:56)
标签:
有机农业土地杂谈 |
分类: 重点推荐 |
2009年一位参加印度“南亚有机农民大会”的农民说过一句话,“做农民,别跟着钱走,先为自己家人种好菜,钱自然就跟着你来了。”(Don't follow money, grow food for your family,then money will follow you.)这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他就是印度有机农业之父。
土地是什么?近三十年来,农民为了追求产量给土地施用了越来越多的化肥、农药、除草剂,似乎土地只是一个生产资料,任我们如何利用而不会有所改变。当然,我们知道如果农民这样做是为了生计,不这么做则可能蒙受损失,保护生态环境的成本怎么可能让最弱势的群体承担?如果土地真如我们平时所说的是“大地是母亲”,那我们随意施用这些化学品给母亲,又反过来吮吸母乳,这不又是给自己投毒吗?
什么是农民?农民的智慧应该是综合的,需要懂得天文、地理、物候特征,需要与太阳、月亮、水、植物、昆虫、微生物合作,更需要领悟到生态多样性是人类文明延续的根本。因此,我们说农耕是如何与大地合作的艺术,农民是大地的艺术家。
农民依赖土地,智慧的农民可以尽量减少对外界投入物的依赖,不用依赖商品化、现金化的种子、化肥、农药,做自己的主人。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民和农业大国,也因此,土地才是中国人文化传承的根本。
百年前,一个美国土壤学家King写就了一本名为《四千年农夫》的著作。我国的社会人类学家费孝通教授曾经如此谈过他读了《四千年的农民》后的感想:“他是从土地为基础描写中国文化。他认为中国人像是整个生态平衡里的一环。这个循环就是人和‘土’的循环。人从土里出生,食物取之于土,泻物还之于土,一生结束,又回到土地。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靠着这个自然循环,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五千年。人成为这个循环的一部份。他们的农业不是和土地对立的农业,而是和谐的农业。在亚洲这块土地上长期以来生产了多少粮食,养育了多少人,谁也无法估计,而且这块土地将继续养育许多人,看不到终点。他称颂中国人是懂得生存于世的人。”
可是,现在的农村生活基本被货币化了,除了耕田、养家,农民还需要顺应城市消费文化对农村的影响,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在城市过着与家人分离、无法顾及长幼的非正常生活,为的是支付货币化的教育成本、货币化的“现代”家电,每年不断翻新房屋。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如果是针对市场销售的话,单靠一家一户的农民改变种植方式,则风险极高。因为常规种植前期的投入物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完全依靠货币获取,而后期又面临改为有机种植方式后前几年减产的风险,再加上如果不能区分生态农产品与常规农场品的生态特性,缺少市场渠道,则必然面临收入降低的风险。因此,我们不鼓励农民单家独户搞有机农业,特别是如果针对大市场销售。而建议小农户组成合作社,合作社承担监督成本和风险,与市场对接。与此同时,也需要城市里的消费者合作起来,直接与生产合作社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降低交易成本,降低农户生态种植的风险。
小毛驴市民农园的模式叫做社区支持农业(CSA),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因此,消费者预付给农民一年的生产和生活费用,农民则负责任的生产。小毛驴一种方式叫做劳动份额,每个家庭拥有三十平米土地,自己耕种和收获,每年的费用是1500元;另一种方式叫做配送份额,由农民来种植,成熟之后给市民配送到家。今年是运营的第三个年,加入我们的成员已经达到600多户。
城乡互助、城乡合作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现在看来,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社会各个群体的支持和推动,特别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自觉。所以,作为一个农民,人勤地不懒,让自己家人、朋友吃上健康的食物是我们的天职。
守护大地,也就是守护了我们子子孙孙赖以为生的基础。守护大地,从给家人种植有机蔬菜开始。
后记:本文是写给《农家女》的一篇小文。家庭中女性的力量其实很大,特别是对于食物选择的权利,而且很多投身有机农业的人都是女性,这也许和女性天性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