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贞国际医院-特许经营还应该回答的问题。

(2015-07-26 11:16:57)
标签:

财经

医改

安贞国际医院

特许经营

北京市公立医院改革方案日前下发,安贞国际医院被立为标杆,成为引入社会资本办医的新探索。而安贞国际医院的模式是否成熟和可行呢?看了相关报道后,仍有一些重要问题需要思考。
    一、“吸引社会资本”?所有权的探析。
    安贞国际医院投资运营的两大主体:安贞医院和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前者是政府投资建设的非盈利性医疗机构,其所有权归政府所有,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而建,其建设投资和运营资本由政府投入,政府的投资是财政资本,来源于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后者是为化解金融风险管理国有不良资产而设立的国有全资公司,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是全民的投资。这两个主体的钱其实质都是来源于全民
    基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其本质是政府资本和国家资本的融合,与公众理解的“社会资本”是否存在较大的差别呢?
    二、“新区配套”?建设目的探析。
    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建设非盈利性医疗机构。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不是“贵族医院”。那么这个“特许经营”的新生事物它的创新点在哪里?与安贞医院开了个分院除了投资主体由政府改成了全民又有什么区别呢?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必须承担,那么就是政府转嫁责任?“社会资本”具有先天的逐利性,是否存在引狼入室的风险呢?
    三、“原有管理团队”?管理模式探析。
    引入国际标准,由品牌提供方运营管理。这个是否存在换汤不换药的嫌疑呢?标准固然先进,但人的因素应该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在充分保证和发挥原汁原味的“安贞医院”的优势的同时,如何能够建设国际标准?这是摆在备受医患关系困扰的现行医疗环境下“安贞人”和“企业人”面前的难题。
    四、“品牌价值和收入”?盈利分配探析。
    “委托公立医院进行合理分配”。这是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对于特许经营收费和运营收入的描述。从中我们看到只是语焉不详和国有资产流失的可能。一个基本的常识是“谁投资,谁收益。”从上面对于所有者的探析中我们已经清楚的看到投资人是政府和国家,那么,如果存在收入,就应该是上述二个主体所有,而不应该是由医院自身去“合理分配”。
    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但是我们在进行改革时应该把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则搞清楚,想明白。这样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进。
                                                                           张文生
作者简介: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生从业3年,大型医药企业销售及管理工作8年;现医药领域知名律师。北京京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北京平合医患中心创始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