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52期养心苑诗歌、散文

(2017-07-19 10:06:07)
标签:

林馥娜博客

诗歌

散文

聂小雨

阮雪芳

分类: 《动物防疫一线》养心苑
第52期养心苑诗歌、散文第52期养心苑诗歌、散文


《动物防疫一线2017年第3期(总第52期)养心苑

 

散文

聂小雨:《直觉的味道》

 

诗歌:阮雪芳专辑

阮雪芳:《在虚拟中飞翔(组诗)

 

◆诗情画意:

插画:林馥娜

 

 

  2017615日出刊

—————————————————


在虚拟中飞翔 

    阮雪芳

 

 

赞美

 

低声诉说的夜晚已经过去

柿子蒙上轻霜

庄稼人在后院晾晒玉米,一只蝴蝶

落入油绿的菜畦

另一只飞起

音乐的孩子在田野里尖叫

溪水如健壮的马匹追向远方

这么多年,我并不

什么使你变成现在的你

但我知道

是什么让你坚持初心

 

 

 

山间秋夕

 

倾下夕光谷穗成熟

一支金之歌

甜蜜的女性弯腰朝向大地

山坡上香蕉树

一种缓慢下坠的东西托住它

秋天变阔的炊烟缕缕上升

放学的儿童,归来的老牛

并行走在回家的路

窗口灯亮了

 

 

 

静爱的黑白时光

 

松针掉地,水墨裂帛

空山细小的涓泉

谁从那里听见古城邦的威武阵阵

天空的眼里

雄鹰是盛开的黑色花朵

灯在何处

白云流水漂洗过城市

一只梅花鹿抬头

朝圣者走上刑场

少女润湿的手掠过长者的祈祷

谁接受了洗礼

狼的眼睛,灵魂的底片

黑白时光里重获的雨滴

 

 

 

窗下祷的女孩

 

雨从天空洒落

高大的龙眼树

二月叶芽照古老的大地

女孩

眼帘垂落

寒冷的事物拍翅膀远去

晨风中颤栗的小小白花

当你起身

世界顿时安静下来

 

 

 

归家

 

人潮地铁到喧嚣车站

腊月广州灰蓝的天空凝结归乡者

内心的涌动,热坑在北方

南方农村大灶里蒸着祭神的物品

炉火映现母亲的脸

木头噼啪声应和窗外爆竹

妇女们购置年的新衣

老人在日光的墙边谈论

谁活过冬至,谁在小年之夜走了

死亡高于悲伤

树冠上四散的飞鸟,拍翅声如击打的石鼓

一种坚硬而破碎的驱逐

生命远景被流动的站台获得

拥挤的中途

一张票购买所有想家的心

即使奔赴异乡,被生活倾注过风暴

仍要重返寂静一边,从根,寻找水

 

 

这一次

 

这一次,风暴跃过

饱满,有力

苍山乌鸦的血液变暗

天上神灯就亮起来

我从来不曾爱过

但似乎爱过了很多人

结实的胸膛,宽净的额头

沙哑的低语,健壮的大腿

浓密的头发,明亮的眼睛

大地的颂歌,自然的脉搏

智慧、饥饿、风暴……

宗教者、数学家、政治犯庄园主、船员

我到过长城、雷峰塔、留守村

原始部落,即使在广州的阴霾天

仍然热爱地铁里

捅挤的人们,充满能量的

每一个体,他们理解生活颠沛

与悲喜,速度的断崖

爱的困境,他们习惯

在虚拟中飞翔,孤独中着陆

像带电的树梢

接纳好天气

同时也接受尘埃覆身

风与雷从内部劈开,仿

沿着礁石繁殖的牡蛎

他们被生活成碎片

各自选择喜爱和厌倦的一个

他们通宵不眠,醉酒

跳舞、沉溺纵欲,以证实物质的芬芳

当我回来,走出车站的升降电梯

跟随汹涌的人群

像退潮的贝壳回深海

看见你,站在出口

宁静、庄严,微微的笑

我知道我所有的体验都为了

回归你身边

磁场、力量,细微的水雾,辽阔的世纪

整个环绕着我和你


◇阮雪芳,广东省作协会员,韩山师范学院诗歌创研中心理事,《红棉》杂志责任主编。作品发表、入选多种刊物及选本,出版诗集《经霜的事物》《钟摆与门》。

 

——————————————

 

直觉的味道

 

聂小雨


听说长春要来,我早早地去兴发市场买菜,准备晚餐在家里招待。长春是荡子的两度同学,虽常年在广州,离得近,却难得来一次。电话里荡子跟长春说好,别出去了,就在家里吃——长春有个特点,无论什么场合,凡他在场,一切得由他张罗,必须的。午饭过后,我将晚饭要做的菜从冰箱取出,一一摆在灶台上。荡子说,“今天我来做。”我且听着,并未在意。老同学来了,荡子的主要任务无疑是聊天。平日家里来客,荡子极少帮手,客厅、后院、阳台,四处谈着、笑着,倒似半个客人,等到我这边喊开饭,他一路招呼客人就座,自己则端坐餐桌边长沙发的中间位置,看着这个倒酒那个盛饭。

长春只带了一个朋友来,荡子叫上了乐琼和德宏,统共才六个人吃饭,没什么忙活的。大家聊了会,我折进厨房,绾起袖子,开始洗菜切菜。荡子回过头,对我抛下一句,“准备好了放那里,我来做。”看来他真的要披挂上阵,亲自露一手。这一刻,不知怎么,我忽然心生一种担心,他做的会好吃吗?一时间,这担心异常真切,像一个既成事实,丁是丁卯是卯,摆在面前,我无端地却又明白无误地否定起他的做菜水平来,进而一种莫名的预感油然而来——荡子今天做菜肯定不行。

按理说,我不该对此有所怀疑,那些不了解荡子的人想当然地这么一猜一说倒可理解。的确,荡子下厨的日子越来越少,但他的厨艺我心里有数,很多朋友也领教过。有时候几个毫不起眼的土豆,既不掺一片肉,也不费什么油,他却能捣鼓出意想不到的美味来。要说他做菜的秘诀,我私下总结过,四个字:耐心+创新。说出来可能会不以为然,可仔了细想,它确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我无数次试验过,只要遵循这四个字,做出来的菜,对付各式各样的胃,保准百发百中;与那些急于求成和按部就班做出来的菜相比,其间的差别不言而喻。那么,说到创新,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能做到,倒是耐心这玩意,是不变应万变之真理,也是成就一切之根本。荡子生来是个抓本质的人,如此做菜,只不过将他一贯的思想方针落实到做菜这个具体事件上而已,不足为怪。然而今天,我心中陡然这一出放心不下,究其原因,又难以说出个所以然,仅仅一种直觉而已。尽管直觉这东西常常不那么靠谱,有自己吓唬自己的嫌疑,但我还是愿意信它一次。我想,直觉也是一定的经验和积累的导致,有着其内部的说不清道不明的逻辑。

要说我这几年的变化,最显明也最外在的,便是做菜,我变得比过去自信了。这自信既来自他人的不时夸奖,更来自自身——面对满桌子口味不一的嘴巴,我不仅不再畏缩,反而越来越有信心。依荡子的方法,从切菜到出锅,我始终保持高度的耐心,这是其一。再则,无论做什么菜,不去用固有的模式框定它,勇于尝试,善于吸取。另外,少用乱七八糟的配料,多用文火,这样的好处,既简单易行(符合我们这种懒人),省心省力,又趋近原汁原味。话说回来,作为客人的嘴巴其实并不刁钻——既为客人,登门吃饭的次数是有限的,自然怀抱着包容;事实上,每家每户做菜的手法不同,吃惯了自家同一个厨子做的,偶上别家搓一顿,感觉自然新鲜。这两个“自然”加在一起,意即,关于做菜,我既客观又冷静,他人的褒奖并不会多大程度上影响我做菜的热情,力求完美更在于自身追求进步的需要。如此看来,我的变化是一次质变,一次飞跃。推而广之,我的这一变化并不静止于做菜上,它已不知不觉地浸入我的方方面面,以致带给我由表及里的精神改观。

有幸的是,今天荡子做的这盘爆炒牛肉丝,色相和口味均不理想。也不知是否因了我的先知和感应,荡子非要客气地予以配合。长春连连说,“好吃,好吃,比外面的好吃多了。”我狡黠一笑。荡子则小声说,“嗯,冇发挥正常水平。”用的是沅江话,想必长春没听懂。我回应着,“下次啰,下次好好发挥。”哈哈,等到下次,荡子的菜大概不会像今天一样倒霉,鬼使神差似地,撞上我如此低落而精准的直觉。


聂小雨:70后。湖南华容人,现居广州增城。副刊编辑。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散文集《鲇鱼须》《九雨楼札记》,曾获广东省鲁迅文学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