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遇到心仪

标签:
林馥娜艺术评论目遇电影黄礼孩文化 |
分类: 文艺批评 |
从目遇到心仪
林馥娜
从目遇到心仪,是一个入眼到入心的过程。黄礼孩说“每一周去淘碟,期待遇上自己喜欢的影碟,它就成为平庸日子少有的亮色”。从淘碟的目遇到看片后的心仪,进而写下感悟,已然演变成心灵的欢喜相见,而这个过程,黄礼孩往往是和朋友们一起渡过的。
黄礼孩工作室所在的沙河顶是广州诗歌地理的重要据点,也是艺术家出没之地。诗人、作家、导演、网站负责人、摄影师、记者等各种门类的文艺家和工作者常会在工作室周边聚集,上半场饭聚的佐料是各种社会近况的议论及近期诗歌、艺术活动筹备状况等的看法和体悟,下半场则是品酒、观影和交流观后感的“读影会”。而我每一次到沙河顶看电影,和朋友相聚,总会在电影的虚拟与现实的交流中有所感触。也许正如礼孩所说,“生命需要脱离庸常,奔腾在更广阔的世界,去追寻人生不确定的旅程。”(《因为贫穷,所以拥有一切》),随着电影去流浪,也是一种对生活的预演或倒带。
朋友们聚散如流水,只有礼孩工作室这个铁打的营盘和它年年执着如旧的主人依然在原地守候。对于黄礼孩,“看电影成为一种生活,成为一种人生”,“真实与梦幻交织着编造着一个更加丰富、复杂的世界,它在不知不觉地扩展我的生命疆域。”(《电影是我们礼遇自己的方式》)。作为一个文艺家,生命疆域的扩展正是文艺之树更加蓬勃生长的良好土壤。而梦想则是灵魂飞翔的翅膀,它使我们能够飞离沉重的肉身系累,在更高处看到我们所期待的的景致。“一个人长年累月坚持自己的梦想,这是一种有所期待的人生。”(《街舞:青春不羁的舞曲》)。
生命充斥着各种偶然性,在遇见中选择,就像黄礼孩淘碟一样,“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但没有一种是完美无缺的。其实,人生本就不存在完美的结局。”(《人生的不同片段》)。我们不可能去亲历各种迥异的人生旅程,但电影可以为我们呈现不同的人生境遇与结局,让我们在共鸣与代入中体味其中的甘苦,或者展现我们错过的人生图境,这些都会形成自己的人生阅历与经验,并从中得到启示与宽慰。
当朋友们看完电影,乘着谈论的余兴散去后,黄礼孩却比别人多走了一步,回味并记录下所感所思,使影终人散后的寂静成为另一种心灵探索的开始。用他评论导演李安的话来说,“在别人停顿的地方,他总是独自出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正如他的诗歌《谁跑得比闪电还快》所言“丛林在飞/我的心在疲倦中晃动/人生像一次闪电一样短/我还没有来得及悲伤/生活又催促我去奔跑”正因为在文学艺术的广泛涉猎中体会到生命有涯、追求无限的紧迫感,他是如斯孜孜求索于生命的极致,仿佛他所信奉的主耶稣,把生命修炼为一束照亮别人的光。
值得一提的是,黄礼孩这本名为《目遇》的影评集,在每一篇文章的前页均配发着一个相关的电影海报及其产地、相关团队等基本信息,读者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该部电影,也不失为一个观影的指南本。
2014.09.20.旷馥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