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是万物的语言转换仪

标签:
林馥娜评论诗人燕窝诗评万物语言文化 |
分类: 文艺批评 |
诗人是万物的语言转换仪
林馥娜
在诗人眼里,万物皆有其语言,它们或仗诗而言或借事而语,诗人就是其间的信号转换仪。构成这个大世界的每种细小分子,都蕴含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自然规律,所以,小的事物也可以引述出大情怀。
在诗人燕窝这里,各种事物都获得了言说的机会,她诗就像一个万物总动员,它们聚集在燕窝的诗国里跃动喧哗,各自发出自己有别于他者的声音。而燕窝就如在《致桥:诗人颂》中所言“从此,把杯酒称呼为祖国/从此关心低地里的人民”,她的“人民”并非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称谓,而是包括诸如蜗牛、豆芽、镜子、木偶、吊塔和楼宇等的各种细小生物与事物,重要的是,她和它们是平等的,以“不伤害、不赞美”的客观态度相待并对话。并在对话中呈现敞开的诗思。
“和散落的楼宇,工厂,吊塔交谈/它们多么象微小的积木……和满身泥水的犁头车交谈,交谈。无处可去”(《交谈》);“那些简单的事物:来到/六点钟的尘埃大道/它们沿车轮飞散的一生,把草籽//泥巴,蓄满暴力的砂石/准确地透过口袋/抓住我的胃部,一个空洞”(《牛鼎记》),我们可以用几乎无所不能的科技到达世界所有角落,兴建各种建筑,却又常常感觉“无处可去”,草籽与泥巴已在时代极速的车轮中失去原来的本质,到处都是各种工业“积木”与“尘埃大道”的复制品。这里的物与人已然互相渗透,达胃入心,故诗语既是物语也是人语。
燕窝的诗具有一种智性的硬朗气质,看这将“巢湖置于膝盖上,守西河/渴望闪耀/带领200兵士一夜飞渡八百里”(和津渡《镜子》)的气概,非有一颗“狮子心”不可。读这样的句子,不由生出淋漓的快意来,“它捧出米酒/往南去一趟,往北去一趟,在酒中/纵横驰骋”(和津渡《木偶》),这种任意东西、纵横南北的快感,无需奔波劳顿,在诗酒寄意之中已可达成。
在《和津渡〈蜗牛〉》这首诗里面,秉持着金刚杵无坚不摧的智慧的童子,可以说是诗人的“超我”,这个神性的“超我”却不能摧毁有执念的“自我”内心或外在的各种魔障,不得不因维护“亲者爱者忍者……”的各种行为而处于“白昼如同黑夜”的境地。“种种深爱如同死”,诗人以他人的痛苦为其苦,显露了以真如佛性为本性,观众生之苦而深为其苦的慈悲之怀。
因为叙述的节制和多种意念的并置,燕窝的诗常有一种神龙见首不见尾,偶尔露一鳞半爪之象,她擅于在各种表面上似无牵连的事物之中跳跃腾挪,拎出其中相串的线来。在豆芽菜家常的肉身品味中,蓦然“窗外的烟火会生出五趾/与鳞片。”这种似有若无的关联,也许正是诗人从豆芽菜的“无根”与“有身”中,领悟了到“一切有情,皆无挂碍”(苏曼殊言),故能“覆盖一切有情。我在铁桶围困的江山/住持……掐指算来至少十方世界繁华开落了”(和津渡《豆芽》),并完成了精神上的顿悟式释然。
燕窝的诗歌能让摸到门道的读者享受到她捕捉诗意的乐趣,却也能让读者产生不得其门之入的困惑。但对于燕窝而言,我想,她显然更注重享受自我的智性追逐之乐趣和知交间的懂得之谊,而不介意欣赏者的多寡,一个人能够在这纷纭的世间达到精神上的自由与自足,就已足够。
《作品》2014年第10期上半月(总第653期)主要目录
好作品让生命发光
小说
精选头条
一种蛾眉/付秀莹
中篇佳构
到波兰去讨债/李治邦
实力短篇
李芸飞翔在你的左眼/拖雷
浪潮1990
一个陌生女人的打扰/(土家族)文西
文学新粤军
夏雨斋/陈崇正
散文
心写实
窨井/陈凯雯
桃影幢幢/范晓波
旧日子/陈蔚文
博士论
顾彬来了/付艳霞
跨界
剧说/陈秋平
手稿
白鹿原(长篇节选)/陈忠实
汉诗
长诗
家谱/明迪
短制
燕窝的诗/燕窝(点评:林馥娜)
民间诗刊档案
《自行车》/非亚
钩沉
1978-1990,中国大学生文学刊物索引之
《鼓浪》/(供稿)姜红伟
微博评刊/周其伦 等
《作品》杂志荣膺“中国最美期刊”
封二 封三
硕果图/姜宝林 山水
社 长:杨
副社长:欧阳露
邮政代号:46—37
主办单位:广东省作家协会
定 价:5.80元
地 址:广州市天河龙口西路552号广东文学艺术中心七楼
邮政编码:510635
电 话:(020)38486216 传 真:(020)38486389
E—Mail:gzzp2001@21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