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林馥娜博客散文喀什行走诗歌月刊 |
分类: 散文随笔 |
◆喀什风物
据说“没到过喀什,等于没到过新疆”,所以我们去南疆的第一个地点,就是喀什市。到了喀什市也就顺理成章地去了说是“没有买不到的货,没有吃不到的新疆小吃”的喀什大巴扎(市集),巴扎里沿街摆卖着各色新疆特产,有雕刻、乐器、洗壶等独具民族特色的货什,有当街摆卖的新鲜羊肉,现场烤制的大如蒲团的馕饼。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不知能作何用途的小物件。比如一个商铺的门口挂着一大摞烟斗状的小木器,大家站在那里七嘴八舌地猜那是什么东西,铺主看我们猜的起劲,就说谁猜中了就奖给谁一个,这下大家更来劲了,有说是烟斗的;也有说是吹泡泡用的;还有说是喝酒的工具,硬是没有一个能猜中,最后还是铺主揭开了谜底,原来那是给小女婴把尿用的,于是大家嘻嘻哈哈地玩笑着把奖品奖给刚才说用于喝酒的同伴,说是物尽其用、饮之不竭。像这样可有可无的小物件,在每个地方都有一些属于本地区的民间智慧,让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殖与日常生活更为便利。
这七月底太阳热辣辣直射的季节,南方正是短裤背心美女大行其道的时候,喀什的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却是把身体和头脸遮盖得严严实实的女人。按照清真教旧俗,女人是男人的私有财产,不能被外面的人看到,有的女人干脆就裹一身长袍,头上用一条大盖头一罩了之,只不过她们用的不是新娘的那种红盖头,而是或黑或灰的更大布块,布的密度比较疏松,让她们能够透过布帘看世界,这样既挡住人别人的眼光,也挡住了阳光和灰尘,窃想,她们倒是省了南方女人出街打阳伞的麻烦呵。据陪同的当地朋友吐尔洪江说,很多女人(比如他那当医生的妻子)早已不再这样着装了,露胳膊露腿的连衣裙早已是常装。其实现在新疆的开放程度已经很高,怎样的装束都没问题,只要自己心里觉得妥当就行了。当然,如果到了一些宗教场所,还是遵例为好,互相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
巴什旁边就是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的艾提尕尔大寺。以明黄色为主色,白线勾边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坐落于喀什市的艾提尕尔广场西侧,占地25.22亩,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清真寺,由寺门塔楼、庭园、经堂和礼拜殿四大部分组成。进礼拜殿的路口有一个小屋,专门提供统一的披巾(说是披巾,其实就是一块很粗糙的青褐色长方形布块),给女人们用于遮盖裸露的手臂,虽然我和同伴们都很不喜欢这灰头土脸的披巾,但还是尊重宗教习俗,一一披上。出来时把围巾归还时有个小插曲,一位朋友顾着和同伴说话,忘了把围巾归还,管理的大叔满脸愠色地斥责起她来,同伴赶忙把披巾归还,并向他致歉。后来大家说起这事时都觉得挺好玩的,这位大叔也未免太紧张了,也许在他眼里披巾是圣物,是大寺的一部分,只因为过于执真了,故显得有点不近人情。
在未到新疆之前,对这个遥远的地方就已心向往之,并写过关于香妃的一组诗,传说香妃“玉容未近,芳香袭人,既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别有一种奇芳异馥,沁人心脾”。于是我把香妃与新疆知名的薰衣草结合在一起,让美丽的传说与景象通过想象联结在一起。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东郊 5千米的浩罕村,据说墓内葬有她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第一代是伊斯兰著名传教教战士玉素甫霍加。主墓室外墙和层顶用彩色琉璃砖(也即我们俗称的马赛克)贴面,并夹杂一些绘有各色图案和花纹的黄色或蓝色瓷砖,但因为现在已没有制这种砖的工艺,所以一些因年久而剥落的部分,只能由它裸露着。陵墓厅堂高大宽敞,顶上不见有横梁,是一个巧妙的借力结构建筑,平台上排列着坟丘,丘上覆盖着彩色绸缎。其实史上“香妃”确有其人,与发动“大小霍加之乱”的波罗尼都兄弟是堂兄妹,是玉素甫霍加的长子阿帕克霍加的重侄孙女,不过据考证,这里只是香妃的衣冠冢,而她是否真的通体生香便无从考证了。但对于美丽的事物,人们总是愿意附加上美好的传说,使之更为动人。主墓室外有成片的花田,玫瑰花正在其中盛开,仿佛香妃的香气依然在此间缭绕不绝。
在喀什老城区,我们穿梭在窄小的巷道里,不时拐进一家家既是住户又是商户的居民家里,淘一些古旧的小物件和各种美丽的纱巾。一路上,我发觉维族的小女孩都长得特别水灵可爱,其中有一个路遇的小女孩,在我们的围观、赞叹声和她妈妈的指引下摆着各种舞姿和天真的表情,惹得大家的相机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心想,在这个地方出现香妃这样的美人也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