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物里,游于物外

标签:
林馥娜评论诗歌朗诵会艺术展绘画电影装置雕塑物里物外杂谈 |
分类: 文艺批评 |
朗诵会暨艺术展5月1日下午3点在天河路体育中心地下商场举行,欢迎朋友们参加。
《深入物里,游于物外》
——“物里物外·诗歌朗诵会暨艺术展”诗歌专号前言
林馥娜
在这个价值观混乱的时代,被生活压力和各种因素挑动起来的物欲大潮裹挟着人们盲目前奔,人与物质的关系几近失衡。人由支配物质演变为被物质所支配,精神生活逐渐被剥离乃至荒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便成为人们心向往之的状态。而在田园已失、竞争激烈的城市化现状中,我们无法仿效陶渊明的归隐,但我们可以放慢追逐的速度,重新审视物质在生命中的位置。
当我们放慢了脚步,不再埋头狂奔,视野亦就随之开阔,物质的范畴也便有了更宽广的边界。物有自然物(树木、动物等自然界产物)、人造物(飞机、轮船、货币、商品等日常物质)与想象物(龙、凤、虚拟人物等精神图腾),还有集自然物、人造物和想象物于一体的艺术品(诗歌、绘画、电影等)。
艺术品是一种审美的精神产品,无论是语言艺术还是图像艺术,它都具备了“物里”的本质和“物外”的精神内涵和图腾附着,既是物质形态,也是精神图腾。在诗人和艺术家这里,物为器,用以载超然物外之道。好的艺术品,往往因其既能深入事物的本质,又能逸出而审美焕发出诗的光采,并进而触动人心。
葆持一颗感知广阔事物的诗心,审美地看待事物,便能体会到物外之趣、精神之富。于是,我们以诗音、画色、影像、装置与互动的介入,来共同构建起艺术的春天。让艺术进入生活,使诗意盈润人心,“游于物之外”的源头活水,将让心灵重获青翠的蓊郁。
20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