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馥娜
林馥娜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754
  • 关注人气:1,04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雨:一种被雾化的现实(北力)

(2007-04-11 17:27:14)
标签:

雾化

钉子

清明

他立场

自在抵达

分类: 众说馥娜

林雨:一种被雾化的现实(北力)

 

林雨:一种被雾化的现实

 

◎北力

 

  我想,世上两种人注定是快乐的——一种是对现实摆出一幅嬉皮笑脸姿态的人,另一种则是能很轻巧地让现实变得很不现实,却没有忽略本质的人。显然,林雨无限地接近于后者,她在诗歌的写作过程中,总会运用自己独到的叙述方式,将所提及的现实的表面进行打磨,磨去一些庸常符号,靠着内外相连立体层次断面的刻意削减,制造感官上的“雾化”特效。

  在此,我需要强调的是,雾化,而非羽化。羽化,蜕变的一种模式,随后是一个杂种的诞生,而非新生。

  诗歌是需要精神气质的,一种特别的禀赋。在这里我丝毫没有把诗人当作另类意义上的阐释或注解。诗人,就是诗人,也是最大众化的人,但肯定不是大众化的思想。广泛和雷同产生不了好诗歌,拷贝与下载也不算是好诗人。同样道理,只有一定意义上异化了的个体的人才具备写诗的天资。

  这时候,林雨不再是一个女人,没有了柔弱、哀怨情绪在从中作怪。我更愿意称之为一个用灵活双手不断把玩器具的工匠。

  工匠,先工于心,而后方能匠于神。首先,被雾化的文字,会给人以余犹未尽的美感。但是,如果你就此忽略了诗歌内部的张力及林雨写作上的用力,显然是错误的。

  同样错误的是,我们大多数忙而无为的人对诗歌的态度。一年多来,我对诗歌发狠式的剖析,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暗夜的力量,只是愈发地让无趣变得有趣。而林雨对所纳入题材的现实事件,还能精挑细选,以自己的思考作为佐料,也许就是从心出发,自在抵达吧。

  如果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过诗歌,或者把诗歌从纯粹的文字里剥离出来,游魂一样地从心灵到心灵,我们该用怎样的一种心情去拥抱每天迎面扑来的阳光呢?

  “在雷锋那里/它是榜样的近义词/在拆迁户那里/它是刁民的同义词”(选自《钉子》)。显然这是一个新闻事件,也是一个极其考验人的价值观念评判标准。人类有时候是自以为是的,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权然忽略了同样存在的“他立场”。于是,我看到了由此事件所引发的系列闹剧,有人对此拍手称快,有人转身坚决贬之。作为诗人,林雨表现了出其的冷静,她在叙述,将更大的想象空间制造出来,对与不对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以记录者的身份去审视当下。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对此,我们除了抱之以宽容与理解,并不能改变事物的走势图。同样,我们每个人的眼中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钉子,质地相同,只不过用力刺出的方向不同而已。“总要有一两枚眼中钉,钉入心脏地带/总要有一些闪电,喊醒春雷”(选自《钉子》)。

  某种程度上,林雨这样的想象力,为她的诗歌去除了作为女诗人所特有的阴柔之气,从而让诗歌具有一种粗糙的质感。我想说明的是,不要太相信技术上的处理手法,技术是一种纯熟的运用,相反那种由“及物”回到“不及物”,由一个“无”指向另一个“无”的写作手法,才应该是值得坚持的文本。

  在《清明》这首诗歌中,林雨将“做爱”进行简单的一加一式拆解,由一个体系变成二个体系,然后再注入更多的内容进去。用自己的特有方式,表达对清明这样一个节日的特有认识,试图想挽救光阴或生命的流逝,不肯也不敢停歇,这是符合人之心理的。当林雨在最后问“这样的力度够不够,够不够”时,表达了对生命本体的关照,此举是会让阅读者跟随自己制造的情绪进入其中的,进入阴雨连绵的特殊时节,或者是一种心情最悲怆的时刻。

  如果你仅仅想到了做爱,显然是进入了一个很可怕的误区,在这个误区里,流于肤浅的你,眼里只有男女的性器,一种畸形的物体而已。

  “雨落在前面/无论我跑得快还是跑得慢/它总先于我落到面前/……/如果我欢欣,它就是一场福荫/如果我悲怆,它就是一场灾难(选自《雨一直下》)。”相对于早期的诗歌,这个时候的林雨开始了思辨,在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联”里,用一种假设去肯定一种结果,看似荒诞,却有着因果上的逻辑关系。

  哲理诗最早源于艾略特的诗笔记,后来纪伯伦把这种形式往散文上小小地过渡了一下,变得很有情趣。而现在大行其道的口语诗,只不过是在“合”环节上很突然地“哲理”了一把。雨,是什么呀?说到底还不是心情的折射镜嘛。于是,在林雨制造的荒诞场景中,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荒诞的角色,只是表情不同而已。

  “越来越高的迁徙/是离天空更近,还是距星星更远/熄灭落地窗前的日光灯/俯向此起彼伏的蛙声/另一种波涛粼粼而来/星星全部落到了低处”(选自《车流已渗入地下》)。林雨在这首诗歌中,用一种近乎于矛盾的不成立的观察视角,将诗歌的韵味推向了极致,节奏流畅,口感清脆。我们千万不要渴望太多,我们在看到星星纷纷落下时,除了深刻感觉到了一种永恒的结束外,还是否让心灵产生一丝振撼。

  林雨曾说过,诗歌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那么,就坚持写下去吧,最好能发现阻碍你的事物与现实,然后去击破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