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艺快讯 |
《九月诗刊》总第柒期(2007.4)目录
卷首
● 新锐视域—女性诗歌
——中国当代女性先锋诗歌作品选登
7. 主持人语 / 小衣
8. 苏浅作品
10.杨晓芸作品
12.莱耳作品
14.马兰作品
16.莫小邪作品
18.琳子作品
20.纯玻璃作品
22.花语作品
24.南方狐作品
26.巫小茶作品
28.灯灯作品
30.张小美作品
32.钟硕作品
34.梅依然作品
36.夏雨作品
38.范小雅作品
40.晓音作品
42.小衣作品
● 大江南北—广东之旅
——广东省诗歌创作高级研修班学员作品选登
47.主持人语 / 黄昏
48.黄金明作品
52.林馥娜作品
54.苏一刀作品
56.杜绿绿作品
58.巫国明作品
60.汪治华作品
62.周承强作品
64.谭畅作品
66.丛林作品
68.缪佩轩作品
70.刘春潮作品
72.黄昏作品
●
77. 主持人语 / 傻正
78. 郑小琼作品
82. 安琪作品
84. 泽平作品
86. 余丛作品
88. 老剑作品
90. 环佩叮当作品
92. 野川作品
94. 心语作品
96. 向北作品
98. 陶天才作品
100.左岸作品
102.傻正作品
● 九月星空
107.主持人语 / 余辜
108.夏吟的诗
109.虞文浪的诗
110.伟焕的诗
111.陈巨飞的诗
111.小小唐的诗
112.跳蚤的诗
113.杨明通的诗
114.秋水竹林的诗
114.三米深的诗
116.黄玲玲的诗
117.徐林林的诗
117.步缘的诗
118.寿州樊子的诗
119.林欣芸的诗
119.西子西子的诗
120.仝三的诗
121.天楠的诗
122.小白的诗
123.一度的诗
124.岚天的诗
125.陆承的诗
125.黄国钦的诗
126.麦岸的诗
127.鲁川的诗
127.孟夏的诗
128.寒羊的诗
129.泥文的诗
130.北残的诗
131.潇湘娘子的诗
132.肖云伟的诗
132.蟾宫 的诗
133.海斌的诗
134.衣水的诗
134.田斌的诗
135.詹海林的诗
136.朱佳发的诗
137.陈思楷的诗
138.陈颖的诗
135.袁炼的诗
140.乌鸟鸟的诗
140.周华襄的诗
141.十鼓的诗
141.朱小齐的诗
142.古泉的诗
142.小章的诗
143.余晓莲的诗
144.风吟月的诗
144.姜了的诗
144.张守刚的诗
145.吴乙一的诗
145.海湄的诗
146.厚街朝歌的诗
144.余辜的诗
●
151.写作困难 / ★育邦
156.在家乡与异乡之间
164.月光折叠的心灵意象
168.九月短讯(四则)
《女性诗歌》主持人语
● 小衣
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群体,女性诗歌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古今中外,女诗人们以她们特有的细腻、阴柔,以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在诗歌中真挚而尽情地展示,深受关注,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诗人。近年来,一群更为年轻的女诗人在迅速地成长。她们具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她们以其特有的艺术感受,以强烈的女性个体意识,深刻地反观自身,并把更为广阔的社会、自然、历史、文化纳入自己诗歌的视野,与世界和人类命运融为一体。
在新诗不断发展的今天,可以看到,她们在艺术形式和诗歌内涵等方面的努力解放和突破,并取得令人惊喜的成果。
女性诗歌最伟大最高贵的目的是美,诗要表现的是“纯碎的愿望,动人的忧郁和高贵的绝望。”,诗人要与现实,生活圈子保持亲密接触。然而我们发现:诗的真实与小说的真实相比,诗要更蜕进一层,即另一个世界的真实,这需要诗人的感觉和洞察,以及幻想,是诗人在现实世界与非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感受和认识。所以中国诗歌在当代的命运,越来越走向人性,走向生命的本真。
诗歌在女性写作笔下,构成了“她世界”,更强调了其独立性,个人品质,它们对浪漫情怀的承载空间不是更大,而是更小,咏叹和忧伤不再构成诗歌魅力的主项,代之而来的是沉思,揭露和拷问!
本期选发了莱耳、马兰、苏浅、钟硕、范小雅、晓音、杨晓芸、莫小邪、梅依然等18位女诗人的作品,但愿这些作品将是众望所归!因选取人数有限,难免窥豹一斑,偏执之处,敬请读者和评论家谅解!
《广东之旅》主持人语
● 黄昏
这几年流传着“广东诗歌大省”的说法,也出现一些“论证”,其实这声音许多来自于广东本省以外,在此,我不想加以评说。
广东作家协会每年举办一届“广东诗歌创作研讨会”,至少让分布在广东各地的诗人们相聚在一起,进行诗歌创作方面的探讨和交流,那怕仅仅提供一个让诗人们见面、寒喧的机会,我想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2005年在广东东莞,以一个镇级政府出资近百万举办“首届广东诗歌节”,其规模是空前的。而广东的诗歌民刊,整体上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这一点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怀疑。我以为,在诗歌这一领域,广东是务实的!
2006年10月,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举办了一期“诗歌创作高级研修班”,这是广东文讲习所开办文学培训以来,级别最高的一个班。虽然,我不觉得“高级研修班”是一块金漆招牌或一个品牌,办这样一期研修班,需要很大的人、财、物方面的投入,值得称道的是,这种行动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姿态。
就像我们今天选发部分研修班学员的作品,只能从局部上反映广东诗歌的某一个现场,而且作为这部分诗人的新作或近作,也无法代表他们个人的最高水平。我们的目的很明显:一切为了交流!
《九月诗刊》编发这个作品小辑,也是一种姿态。我们的姿态!
《实力文本》主持人语
● 傻正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自己从一个孩子一步步走进成人世界的时候,诗性作为一种生活的特质已经在逐渐飞离,以致让我们不得不开始相信宿命。买房买车,娶妻生子,这些本来可以作为诗意栖居的存在方式,而现在它们正在一点一点地消解诗意——是什么让我们的内心如此骚动不安,甚至无法安静地面对一条游动的金鱼。
在许多人眼里,诗歌的路上,创造价值就注定必须以牺牲幸福为代价。这个时代并不缺少诗歌,这个世界也并不缺少表达诗意的技巧和方式,但恰恰因为如此,诗意只能放在影视甚至广告中加以表达。这个古老的诗歌国度,现在却正好缺少对诗意的认同。诗并不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它只被当成少数人玩味的古怪石头。甚至就连那些所谓的诗人自身,也并未真正直面诗歌这条游动的金鱼,而只把它当成圈子运动。
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诗性的缺失的令人无比悲凉的。没有向心灵,向生活的纵深开掘,却一味想着如何将金鱼变成生鱼片,用谩骂和脱衣服掩盖自己的躁动和无能,并像一个武士一样站起来,以为能将诗歌变成一个宝鼎,高高举起,眨着眼睛,对着观众笑。在一个诞生唐诗宋词的民族,诗本来应该成为每个人的气质,但心灵的音乐并未响起,我们用什么力量去抵抗生活的消解。
在这次选稿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这种抵抗,即使他们也许并未能将力道运至指尖,但我分明感觉到诗性带来的凉意,正慢慢被安放到生活的锁骨上。
我们不得不承认,即使知天命,顺耳听,每一个生命永远都是一个孤独的孩子。第一声啼哭不可能是诗,但最后合上眼睛的瞬间,留给世界那个最后的眼神,应该让整个房间都布满霞光般的诗意!
《九月星空》主持人语
● 余辜
事实上,对诗歌我早已无心为之。
我想说的并不一定就能够很准确地说出,我说出的不一定就会被别人所理解。文字有时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上的载体。周作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有限的文字不能承载无限的诗意,一旦心中的诗意换成文字的诗歌,都显得是最坏的差事。”正因为这样,我一向缺乏自信与勇气。
但是,整理这一期“九月星空”的稿件,有幸读到这么多诗人的作品,我不由感叹于他们那种坚持的品质,以及对于诗歌的信仰。而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对于生活具有丰富的情感,对于诗歌保持是伟大的激情。这些作品我不敢说是最好,但我敢肯定这是最真实的。
从许多诗友的作品中,我发觉得他们大多并不为诗而诗,而是将生活的表象通过诗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剖析人生的哲理。不管他们运用何种方式,陈述何种内容,抒发何种情感,都是他们对生活的体验。或许他们发现的,往往又是我们所忽略的。有些作品也确有佛陀拈花一笑的魅力,让人夯的眼前一亮,内心欣喜万分。这让人在阅读思考的同时,更有一种去尝试表达的冲动。人,需要表达,更需要被理解,而诗应该是最能满足我们这种欲望的形式。
写诗,源于欲望。看得出许多诗写者,他们在沉静之中,运用自己灵敏的触觉,诚实的抒情或叙述生活的本质。他们长久的坚持着,终究有他存在的理由。
这使我更加相信:坚持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