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灰色的再现,冷调侃的出场

(2006-03-06 13:08:00)
分类: 文艺批评
灰色的再现,冷调侃的出场
 

灰色的再现,冷调侃的出场
——读阮庆全诗歌印象

*林馥娜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人的潜意识里总存放着以往从生活的过程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当我们试图表达某一事物的时候,这些存放的信息便会以经验的形式跳出来判断并概括目前的事物。正因为如此,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表述自然带有个人的经验色彩,也可以说是“偏见”。无形中也局限了事物的更大可能性。萨伊德说“表达等于扭曲”,那么我们若要客观地反映事物,就必须尽量摒弃自己的经验色彩,以最原本的、毫无修饰的原形再现来进行陈说。
  诗人阮庆全显然是意识到了经验创作的局限性,他近期的作品总是以自身离场的形式去把一个场景、一件事实原汁原味地罗列在读者的面前。像一个DIY陶瓷品那样,由一个不带个人色彩的泥坯去接受读者的审阅和再创造。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更大的想像和拓展的空间,而诗意和色调也在每个人的不同观感中各自滋生和着彩。比如《餐桌上的男人与女人》《男人的根,女人的心》《诗人》《厨房》等。诗人把自己隐藏在幕后,不指明这边是白,那边是黑,而是牵引你走进一个灰色的地带,由你自己去做一个澄清为白或者审判为黑的主动权。或者,你根本就不须辩识,读后会心一笑就是了。
  在阮庆全的诗稿中,我发现他那些以男人女人为主题的诗都写得很精辟。比如《醉酒男人的爱情》《孤独夜晚下的女人》《站在高楼的顶端》。照说最难读懂的应是人心,更难读懂的是女人心,要不怎么会有“女人心,海底针”之说。但这些似乎都不是诗人的障碍,他总能轻而易举地深入人心,并将其所思所想尽数劫出。“今夜/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女人孤伶在房间的一角/乞求宁静的到来。。。只想有一个宽广的胸膛/只想有一个坚实的臂膀/其它什么都不重要。。。所以再坚强的女人/在这个时候就会趴下/再自信的男人/在这个时候就会显得苍白。。。所以让你失望的是她/所以让她坠落的却是你”——《孤独夜晚下的女人》。诗人在这一系列的人本写作中,所采用的基调都是以一种冷处理而又略带调侃的方式,一出场就带点儿黑色幽默,带点儿直截人心的寒冷。我把它们命名为冷调侃系列,在这个喜欢命名的时代,偶也顺便过过命名瘾吧。
  在所读到的这些诗中,最让我击节叫好的是《高原》这一首。这是一种肉体与灵魂的回归,当我们在繁乱芜杂、充斥欲望的都市中挣扎时,“高原”的单纯与质朴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人世的虚华在这里全都落到了最原始的实处。“高原的风/就是神灵的抚摸/高原的女人/就是神的女人/高原的等待/就是高原女人发情的等待”。这里写得最触动人心的,也就是这一首诗的高潮,要数“发情的等待”这一句了,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欲望,相比于那些物质的、强权的、奢侈的、无耻的欲望人生,这是多么圣洁、多么丰盈的人生啊!当一些叫嚣着以人为本,身体写作的“诗人”在解剖着“人体”的时候,真该让他们来读读阮庆全的这些真正的以人为本。而诗的高潮后面随之而来的是精神高度上的建筑与提升,“高原的义务/是制造空旷/高原的责任/是制造神圣/高原的姿态/就是高原女人接近大地的姿态/就是女人不容失落与沉闷的姿态”。当人们在无休止的欲海中浮沉时,高原的女人拥抱着坚实的大地;当人们在醉生梦死寂寞着时,高原女人的姿态是不容失落与沉闷的姿态。这种高原的姿态,不正是我们应该挺起的脊梁吗。

 

2004/07/06广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