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五)·乌市作别


标签:
健忘摄影风景图片新疆南疆大巴扎二道桥乌鲁木齐旅游 |
分类: 健忘游记 |
2010年10月21日晚,在南疆游玩了一圈之后,我们终于又一次回到了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既是这次南疆行的起点,也是终点。22日在乌市停留一天之后,我们就要离开新疆了。
来乌鲁木齐,二道桥的国际大巴扎是一定要逛的地方,就好比去北京要去王府井,去上海要到南京路一样。 “巴扎”,系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全疆各地都有巴扎,但是冠上国际大巴扎名号的,只有乌鲁木齐的二道桥这里,可见其规模和地位的重要。
二道桥的大巴扎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以传统磨砖对缝与现代饰面工艺相结合的处理手法,在涵盖了现代建筑的功能性和时代感的基础上,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商业繁华,其浓郁的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对中亚及中东地区的辐射极具亲和力,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
大巴扎80米高的观光塔,已成为乌鲁木齐的地标性建筑。现在塔顶第一层为观景台,面积216.5平方米;第二层是一间现代的酒吧,酒吧墙面附“新疆十大迷”景观图文及新疆各少数民族风情介绍图文。
大巴扎可称国际,因为它已经融汇东西,在醒目处,可以看到哈兰·山德士上校大大的头像。据说肯德基在世界各地都已经本土化,不知道在乌鲁木齐的店是否也会出售馕和拉条子。
大巴扎的室内分为很多区域,服装、鞋帽、饰品、干果、旅游纪念品一应俱全。其中经营者中,民族商户占到80%,大部份都是新疆当地的维族人,经营的商品也具有浓郁民族风格。
维族人善于经商。据波斯史料记载,粟特人(中亚古代民族)5岁学算术,7岁学手艺,家家户户差不多都有生意人。而粟特商人、波斯商人、东罗马商人,成了维吾尔族人经商的“传教士”。绵延七千多公里的古丝绸之路的兴起,像一剂催化剂,使得新疆地区商气自然浓重。
大巴扎的一号楼是现代化的百货大楼,里面的一层大多是经营服装类的。里面有一处卖头巾的吸引了我的眼光。原来一直以为这种新疆的头巾都是遮掩面容的,没想到,扎到人形模特头上这么漂亮,原来它还有修饰脸型的作用。
大巴扎里卖的东西,大多很具有西域的民族特色,即使不是款式上,也是花色上,不是花色上,也要在印染的图画上体现出这点来。
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都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如弹布尔、冬不拉、达甫、热瓦甫、都塔尔、考木孜等。可以说是吹、拉、弹、击样样俱全。大巴扎里这的这家乐器店看得我眼花缭乱,只是真的叫不出它们的名字来。
当然,对于我吸引力最大的,还是新疆这里的干鲜果品。大枣、葡萄干,都成为离开新疆回家必须要带的特产礼物了。
鲜果不易保存,干果里除了大枣和葡萄干之外,如巴旦木、杏干、核桃、瓜干、酸梅干、无花果干等,还有很多叫不上来名字的干果也是不错的选择。
离开大巴扎,我们在乌市市内找了一家比较有民族特色的餐厅吃个午饭。餐厅里有民族歌舞的表演助兴。男乐师那长长的乐器叫什么?有了解的,望告诉一下。
女舞者随着音乐,一圈圈不停的旋转、旋转,飞舞的裙摆好象一朵盛开的花朵。
即将作别,让我们再回望一眼一路上陪伴着我们的新疆人——那些可亲的、可爱的新疆人。
晚8点,登上了返京的T70次列车,离开了乌鲁木齐。
新疆,伙西(再见)!新疆,亚克西!新疆,我会再来!
南疆游记【完】
南疆游记全文
(序) (一)天山秋色 (二)天山天池 (三)西小天池 (四)吐鲁番城 (五)西进龟兹(六)库车河谷 (七)神秘峡谷 (八)宗教遗踪 (九)猎鹰之乡 (十)喀什噶尔 (十一)喀拉库勒 (十二)金色胡杨 (十三)美玉和田 (十四)大漠孤烟 (十五)乌市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