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2011-09-19 16:33:15)
标签:

健忘

摄影

风景

图片

新疆

南疆

游记

塔克拉玛干

罗布人

库尔勒

旅游

分类: 健忘游记

   到新疆前,就知道行程最后要沿公路横穿整个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可以算是南疆行最精彩的结尾了。所以在到达民丰的当夜,一直很兴奋。

  民丰,这座南疆小城,因地处横穿塔克拉玛干的沙漠公路最南端而在近期时常被人提起。民丰古时称尼雅,是西域古精绝国的一部份。它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但是现在却成为一个迷,消失在塔克拉玛干的茫茫黄沙中。

  二十世纪初,英国人斯坦因在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缘尼雅河畔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并从这里挖掘出封存了千年的各种珍贵文物12箱之多。当这些文物被带回英国时,使西方学者大为震惊,这就是被称其为东方“庞培城”的尼雅遗址。

  尼雅遗址位于尼雅河末端已被黄沙埋没的一片古绿洲上。在这片狭长区域内,散布着规模不等、残存程度不一的众多房屋遗址、场院、墓地、佛塔、佛寺、田地、果园、畜圈、渠系、池塘、陶窑和冶炼遗址等。可见古代时这里应该是水草丰美之地,现在却是四野黄沙。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2010年10月20日一早,我们一行从民丰向北,告别昆仑山,踏上了通向库尔勒的塔里木沙漠公路。这条公路是目前世界上在流动沙漠中修建的最长的公路。1995年9月全部竣工。全长552千米。其中流动沙漠段公路北起肖塘,南至民丰县城以东23千米的恰安,全长446千米。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大漠,在我心里一直是个“文学”命题,它与唐诗宋词有关,与丝绸之路有关,它也是一个“风光”命题,它与《国家地理》中那些美丽的照片有关。而今第一次深入大漠,这个被许多文学作品里描绘得无限接近死亡的地方,公路使艰难没了,只剩下壮美。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被称之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同时还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性沙漠。维语中,“塔克”是山的意思。“拉玛干”,准确的翻译应该是“大荒漠”,引申有“广阔”的含义;那么“塔克拉玛干”就是“山下面的大荒漠”的意思。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诱惑力的一个。沙丘类型复杂多样,复合型沙山和沙垄,宛若憩息在大地上的条条巨龙,塔型沙丘群,呈各种蜂窝状、羽毛状、鱼鳞状沙丘,变幻莫测。这么漂流的纹理,总让我不自觉想到一句广告语:如丝般顺滑。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举起相机拍自己的影子,可能算是最孤单的留影方式了。沙漠的广大、荒凉也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古时的商旅游人,没有GPS,没有黑色的公路,可能只有骆驼和自己的影子相伴。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当然,现在的我们也有最嗨的留影方式,最好还有庾澄庆那首脍炙人口的“热情的沙漠”最为背景音乐:“我的热情好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同行的游伴们都很兴奋,翻过一座沙丘,就发现所面还有更高的沙丘,再翻过去,就又发现更高的,越往深处走,越发现沙漠的美丽。尤其那种没有一处脚印的,好象没有人染指过一样,有一种不沾一尘的美感。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沙漠公路象一处绿色的飘带,飘落在沙海之中。不得不佩服筑路的工人,能够缚住流动性这么大的沙丘,使沙漠变通途。而他们凭借的只是那种最简单的草方格,就办到了如此难的事情。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我们这种走沙漠公路的方式,真的不能算是横穿沙漠。对旅行者来说,穿越塔克拉玛干的定义,是以由于田或墨玉到阿克苏的两条线路作为探险意义上的穿越,两条路线中以于田大河沿线路难度最大。那种徒步的穿越,才真考验人的意志,也更令人难忘和着迷。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我们离开民丰,从早上十点左右进入沙漠,一直到下午四点才离开走出来。走出来的标志,就是车窗外开始有植物出现了——那就是胡杨,沙漠里坚强的战士。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这里的胡杨不同于在泽普看到的胡杨,泽普的胡杨水汽要充足很多,而这里可以称为“沙漠胡杨”,身姿少了那种丰润之美,而更多了虬劲之力。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这里正是塔克拉玛干的北缘,著名的塔里木河的故道就在这里,而只要有些微的水,胡杨就能在这土地上扎根生长。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水量不足,胡杨很多的枝条都趴伏在地上,变成一堆堆的枯枝。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沙漠胡杨,很难形成伞形的树冠,往往都是在主干上任意的地方,长出细细的枝条来。这种形态大概适于在缺水的时候萎缩,而有水的时候,从主干能够最快的供给树叶末端。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关于胡杨,一直流传着枯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传说。在塔克拉玛干的边缘,内陆河流塔里木河经常改变自己的河道,这就留下了大片枯而不死的胡杨林,这里也成为摄影爱好者创作的天堂。我们时间匆忙,不然枯树配夕阳,应是一幅绝妙的美景。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这种遍地枯木的景象,在这一路上有许多处,可以说是不需要门票的美景。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离开沙漠公路,我们一直在沙漠的北缘向东行驶,当晚到达了南疆仅次于乌鲁木齐的第二大城市——库尔勒。


  库尔勒市是县级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因盛产香梨而称为“梨城”。在新疆这个以维族为主的省份里,还有这样一个蒙古族自治地区,很出乎我的意外。

  “库尔勒”是维吾尔语,直译为“楼兰人”,是“眺望”的意思。库尔勒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西汉时这里称渠犁,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东汉时为焉耆兼并,清为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属地。民国六年设库尔勒县,属焉耆道辖。1979年库尔勒正式建市至今。

  库尔勒的过去,因为塔里木河和孔雀河的滋养而富足,而库尔勒的今天,更随着塔里木石油的开发而富裕。如今的塔里木盆地已成为我国四大气区和六大油田之一。

  库尔勒还有许多令旅游者疯狂的名词——罗布泊、楼兰古城、博斯腾湖、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以及我已经领略过的胡和和塔克拉玛干。遗憾的是,由于季节和路程时间的关系,此次的南疆行必将留下很多的遗憾了。很多美丽的地方,此次无法到达了。


  到达库尔勒的次日,我们还要回到大漠的边缘,去探访一下罗泊人村寨。

  罗布泊在若羌县境东北部,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其水源是塔里木河,或因塔里木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完全干涸。紧临罗布泊的楼兰古国在公元4世纪神秘消亡也成为了历史上的未解之谜。

  千年以来,罗布泊一直被视为死亡和危险的地方,直到楼兰被斯文赫定发现,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发生,这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是亚洲大陆的一块魔鬼三角区。著名科学家彭加木、探险家余纯顺都失踪在这里。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在罗布泊地区,生活着一些操罗布方言、以打鱼为生的土著居民,被称为“罗布人”。千百年来他们与世隔绝,逐水而居,世代生活罗布泊的海子之间。如今,沙漠中只剩为数不多的最后的罗布人。他们在沙漠中的海子边打鱼狩猎种庄稼,保持着原始的风俗习惯,其生活充满神秘色彩。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我们参观的罗布人村寨方圆72平方公里,有二十余户人家,是中国西部地域面积最大的村庄之一。属琼库勒牧场,是一处罗布人居住的世外桃源。被辟为景区后,最大沙漠、最长的内陆河、最大的绿色走廊和丝绸之路在这里交汇,形成了黄金品质的天然景观。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罗布人村寨里景观很多样,涵盖塔克拉玛干沙漠、游移湖泊、塔里木河、原始胡杨林、草原和神秘罗布人文化。南疆一路,我们见识了金胡杨、沙漠胡杨,在这里的胡杨则要滋润得多,由于水泽丰沛,许多胡杨干脆生长在水里,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罗布人是维吾尔族的又一支系,他们与荒原为伴,生活习俗也充满了荒原的特征,粗犷、原始、具有非凡的忍耐力和适应性。罗布人的萨特玛(房屋)古朴随意,建筑独特,通常在海子边找一棵大的胡杨树,以树冠为屋顶,集红柳、芦苇、树条编插成一棚茅屋。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罗布人逐水而居,所以在罗布人的村寨里,仿佛进入了水乡泽国一般,大小湖泊许许多多。如果不亲临,真想不到在世界第二大沙漠的边缘,竟然有这么多的水域。而新疆干旱的印象,在这里可以彻底的被改变了。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罗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边,“不种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罗布人的饮食主要以烤鱼为主,罗布人围火堆烤鱼已经成为其一大特色。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罗布人还有一个让人称奇的长寿的特点。他们不食水果蔬菜,不食咸盐和佐料,缺医少药,却很少生病,罗布人中百岁以上的老人比比皆是,这里是有名的长寿之乡。问起长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世代居于较为偏僻的罗布泊地区,远离环境污染,性情乐观、豁达、豪放,喜歌善舞。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生活在如此纯美的环境里,凡人如我们,也会长寿吧?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虽然罗布人和蒙古族等其他游牧民族一样,逐水草而居。有所不同的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不是以游牧为生,而是以捕鱼和狩猎为生。罗布人出行不骑马和骆驼堪称一绝,仅凭一叶罗布舟(维语“卡盆”,独木舟的意思)便可在海子连片的村寨间穿梭自如。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早期罗布人曾有自己的语言,但到了清末,本族语言逐渐失传,但罗布方言独具特色,成为新疆维语三大方言之一。图中表现的是位于库鲁克塔格山兴地峡谷中的兴地岩画,是新疆发现较早的也是较大的岩画。反映了远古牧民狩猎、建筑婚嫁、舞蹈等场景,在我国岩画史上有很高价值。

【健忘游记】南疆游记(十四)·大漠孤烟

  作为旅游景区,旅游者在罗布人村寨可涉河水、穿森林、骑骆驼观沙海;可狩猎、滑沙,乘舟捕鱼,甚至可以乘滑翔机俯瞰整个沙漠泽国的美景,还可以听罗布人演唱民歌,围着篝火观看罗布舞蹈,睡茅屋,领略古老的罗布民族风情,享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离开罗布人村寨,我们就离开了塔克拉玛干的怀抱,本来计划中的博斯腾湖没有去成。我们一路向北,返回乌鲁木齐。距离离开新疆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这一路风尘,真有许多不舍在心头。

【健忘游记】所有图片均可点击放大为原图,放大后欣赏,效果更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